[发明专利]跨接管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6811.2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1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钟文军;孙国民;何宁;杨琥;郝双户;赵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22 | 分类号: | F16L9/22;F16L5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底管道水下基盘与井口或管道终端的跨接管道结构,属于海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中,海底输送油气资源是经过海底输油管道来实现的,由于不少油气资源位于深水区,且油气资源管线入口温度较高,传统的卧躺在海床上的膨胀弯结构设计受到限制。继而转向采用“海底管道+水下基盘”的开发模式,而用于这种开发模式的海底管道和基盘终端的连接是一个技术关键点,因为,从井口开采的油气资源温度较高、压强较大,极易造成外输送管线处热膨胀位移增大,因此,一般直线型海底管线无法满足生产工况要求,需要采用新型海底管道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跨接管道结构,其利用自身结构的特性,轴向有较大的挠性伸缩量,不仅有效地吸收了管线热膨胀位移;避免了因应力集中及管线轴向受力过大造成管线损害,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进一步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跨接管道结构,设有一管道,其特征在于:该管道呈形状,包括:设在两端部的Π形管段、设在中部的一倒Π形管段。
所述两端部的Π管段的端头处安装有用于与海底管道相连的袖管,袖管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水下管道与井口或终端的连接器。
所述竖直部分与水平连接部分均由弯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利用自身结构的特性,轴向有较大的挠性伸缩量,不仅有效地吸收了管线热膨胀位移;避免了因应力集中及管线轴向受力过大造成管线损害,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进一步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管道、2.Π形管段、3.倒Π形管段、4.袖管、5.连接器、6.操作面板、7.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有一管道1,该管道呈形状,包括:设在两端部的Π形管段2、设在中部的一倒Π形管段3,其中,两端部的Π管段2的端头处安装有用于与海底管道相连的袖管4,袖管4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水下管道与井口或终端的连接器5,管道竖直部分与水平连接部分均由弯头7连接。
上述管道1安装遥控潜水器的操作面板6。
使用时,将本发明通过海上安装船舶吊机或绞车下放,安装在水下基盘与井口或管道终端上,用于连接油气资源输送管道,利用该结构自身柔性及结构强度,吸收输送管道上由于输送介质温降和压降引起的热膨胀位移。
上述袖管4、连接器5、遥控潜水器的操作面板6为现有技术,未作说明的技术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
- 下一篇:电池组件和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