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8123.X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燕;阳勇福;王玉江;王晓峰;李建伟;杨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22/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水泥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选用适当的掺合料和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途径之一。在水泥混凝土行业中,为了与国家提倡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协调。矿物掺合料已广泛应用到水泥混凝土中,一方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另一方面用于改善水泥基材的化学组成、减少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流变及硬化性能。
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大多是由减水剂同其他如:引气剂、速凝剂、早强剂等复合而成的多功能产品,而且几乎100%的混凝土,尤其商品混凝土,都使用外加剂。由于各种化学外加剂对水泥颗粒或水泥水化颗粒表现出很好的亲和性,这导致了明显的吸附作用。吸附的结果将改变界面环境,在分散体内形成微环境,最终影响水泥石宏观特性。外加剂的掺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新拌性能和长久性能),但外加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除此之外,不同品种的外加剂与不同品种水泥之间还存在兼容性的问题;不按要求,随意使用外加剂,也会导致混凝土品质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增效剂具有高效、长期储存稳定性好及适用性广泛等特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硫代硫酸钠40~70%、铝酸钠0~40%、三乙醇胺5~20%,稳定剂0~0.2%,余量为水。
所述的稳定剂为丙烯酰胺或者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硫代硫酸钠60~70%、三乙醇胺5~15%,丙烯酰胺0.05~0.1%,余量为水。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硫代硫酸钠60~70%、三乙醇胺5~15%,甲基丙烯酸共聚物0.05~0.1%,余量为水。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取硫代硫酸钠40~70%、铝酸钠0~40%、三乙醇胺5~20%、稳定剂0~0.2%以及水15~55%,备用;
2)、将硫代硫酸钠和铝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得到溶液A,备用;
3)、将三乙醇胺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制得液态水泥增效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液态水泥增效剂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加入到混凝土拌合物中,能提高早期钙矾石的生成量,使水泥水化颗粒之间产生更多、结合力更强的化学键合,取代范德华力,提高胶凝材料自身的胶结力,达到提高水泥和混凝土强度,提升混凝土材料品质和性能,降低混凝土水泥消耗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硫代硫酸钠40~70%、铝酸钠0~40%、三乙醇胺5~20%,稳定剂0~0.2%,余量为水。
所述的稳定剂为丙烯酰胺或者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上述液态水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取硫代硫酸钠40~70%、铝酸钠0~40%、三乙醇胺5~20%、稳定剂0~0.2%以及水15~55%,备用;
2)、将硫代硫酸钠和铝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得到溶液A,备用;
3)、将三乙醇胺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制得液态水泥增效剂。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液态水泥增效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硫代硫酸钠60%、铝酸钠10%、三乙醇胺8.5%,稳定剂0.1%以及水21.4%。所述稳定剂为丙烯酰胺。
上述液态水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取硫代硫酸钠60%、铝酸钠10%、三乙醇胺8.5%,稳定剂0.1%以及水21.4%,备用;
2)、将硫代硫酸钠和铝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得到溶液A,备用;
3)、将三乙醇胺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制得液态水泥增效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带交叉式的假捻器
- 下一篇:纽兰格林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