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8256.7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卓祥和;陈泽枝;陈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氧 优化 分布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尤其一种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的制订并实行,对污水处理的排放限值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生物脱氮技术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膜生物反应器优化脱氮工艺主要应用于垃圾渗滤液高含氮量生物脱氮,也可用于其他高含氮量污水处理。
污水的脱氮有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都与污水中的溶解氧有密切关系。氨化是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需要有氧和时间;硝化是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硝态氮;而反硝化则是还原反应,溶解氧应<0.5mg/L,利用反硝化菌还原亚硝酸和硝酸根中的氮。虽然污水中的溶解氧与污水脱氮的三个过程密切相关,但现有脱氮技术中并未考虑溶解氧的优化分布,从而使得脱氮的生物处理效率相对较低,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使得生物脱氮的效率提高,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污水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一级缺氧池、氧化池、二级缺氧池,完成污水的氨化、硝化及反硝化过程;其中氧化池产生的硝化液回流至一级缺氧池,二级缺氧池的出水采用外置管式膜完成泥水分离,该外置管式膜形成的浓缩液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与二级缺氧池;且水解酸化池、一级缺氧池、氧化池、及二级缺氧池内污水的溶解氧分别为0.0~0.2mg/L、0.2~0.5mg/L、0.5~4.0mg/L、0.2~0.5mg/L。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管式膜的膜设计通量50~90L/m2·h。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管式膜的膜设计通量70L//m2·h。
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各个反应池内污水的溶氧量进行优化分布,使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均充分进行,从而提高了脱氮的整体效率,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且采用外置管式膜进行泥水分离不仅能够截留有机物,而且能够截留活性污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污水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一级缺氧池、氧化池、二级缺氧池,完成污水的氨化、硝化及反硝化过程;其中氧化池产生的硝化液回流至一级缺氧池,二级缺氧池的出水采用外置管式膜完成泥水分离,该外置管式膜形成的浓缩液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与二级缺氧池;且水解酸化池、一级缺氧池、氧化池、及二级缺氧池内污水的溶解氧分别为0.0~0.2mg/L、0.2~0.5mg/L、0.5~4.0mg/L、0.2~0.5mg/L。
其中,外置式超滤膜具有很高的截污能力,其一方面能够截留有机物,另一方面能够截留活性污泥;外置管式膜的膜设计通量一般为50~90L/m2·h,且较优地采用70L/m2·h。
当污水中的总氮含量大到上千mg/L甚至几千mg/L,只要有足够的碳源(一般以BOD5,BOD5 TN≥3或BOD5 KTN≥4),本发明工艺有95%以上的脱氮效率。
为了阐述说明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申请人给出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合肥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改造工程采用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待处理污水水质氨氮为2000mg/L、总氮为2400mg/L,经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氨氮低于10mg/L、总氮低于100mg/L。而目前国内渗滤液行业内的MBR系统出水水质氨氮约25mg/L、总氮高达400mg/L,可见本发明工艺的除污效果明显较好。
实施例2
光大环保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分货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站一二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1900,渗滤液处理采用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艺,待处理渗滤液中氨氮为1300mg/L、总氮为1600mg/L,经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氨氮低于10mg/L,总氮低于80mg/L。
综上,本发明溶解氧优化分布脱氮工通过对各个反应池内污水的溶氧量进行优化分布,使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均充分进行,从而提高了脱氮的整体效率,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