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8801.2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何建林;陈步林;朱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2 | 分类号: | B29C3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11352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模具 制造 具有 倒勾部 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型产品倒勾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模具制造产品1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模具倒勾无法正常脱模的问题。目前,业界内大多采用在用于成型产品倒勾部6处的模具内设置如图1所示的斜销或者内滑块5的形式,来实现产品倒勾部的结构。但是,由于此类结构需要后退行程,且后退行程太大,因此极大的浪费了用于成型主体模仁3的空间,对产品设计有太多限制,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此外,采用上述方法,增加了美工缝和分界线,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且产品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其简单可行,易于实现,节省空间,便于产品倒勾部自动脱模,有效解决模具倒勾的问题,增加产品倒勾部的结构强度,并且制造出的产品外观美观。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模具中对应产品倒勾部的倒勾形模仁制成各自独立的多个子模仁;
利用具有多个所述子模仁的模具制作所述产品;
当所述产品制成后,执行包括产品倒勾部脱模的产品脱模操作;
其中,在执行产品倒勾部脱模过程中,通过依次取出已嵌入在所述产品倒勾部内的所述多个子模仁,完成产品倒勾部脱模。
其中,所述各自独立的多个子模仁通过叠合形成所述倒勾形模仁,其中每个子模仁的前端均位于所述倒勾形模仁的倒勾弯折部。
其中,在所述倒勾形模仁中,相邻子模仁之间的接触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
其中,所述模具中设有与所述多个子模仁一一对应的多个子顶板,其每个子顶板与一个对应的子模仁后端相连。
优选的,在取出已嵌入在所述产品倒勾部内的所述任何一个子模仁之前,首先取出位于其后端的子顶板。
其中,所述多个子模仁的相邻子模仁通过铰链连接。
或者,所述多个子模仁的相邻子模仁通过燕尾槽连接。
或者,所述多个子模仁的相邻子模仁相互独立。
其中,在依次取出已嵌入在所述产品倒勾部内的所述多个子模仁的过程中,首先取出位于所述倒勾形模仁中部的子模仁,然后依次取出其它子模仁,最后取出位于最下方的子模仁。
优选的,按照向上倾斜方向取出每个子模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将模具中对应产品倒勾部的倒勾形模仁制成各自独立的多个子模仁,可以方便产品倒勾部的脱膜,从而有效解决模具倒勾的问题,增加产品倒勾部的结构强度;
2)本发明采用多个子模仁构成倒勾形模仁的方法,且相邻子模仁之间的接触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便于按照向上倾斜的方向取出每个子模仁,在进行产品倒勾部脱模的过程中,每个子模仁的后退行程小,节省空间,减少美工缝与分界线,产品结构强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模具倒勾脱模方案;
图2是本发明的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中的倒勾脱模方案。
附图标记说明:1-产品;2-倒勾形模仁;3-主体模仁;4-倒勾弯折部;5-滑块;6-产品倒勾部;21、22、23-子模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模具制造具有倒勾部的产品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模具中对应产品倒勾部的倒勾形模仁制成各自独立的多个子模仁;
利用具有多个子模仁的模具制作所述产品;
当所述产品制成后,执行包括产品倒勾部脱模的产品脱模操作;
其中,在执行产品倒勾部脱模过程中,通过依次取出已嵌入在所述产品倒勾部内的所述多个子模仁,完成产品倒勾部脱模。
其中,在将模具中对应成型产品1的产品倒勾部6的倒勾形模仁2制成各自独立的多个子模仁时,可以制成三个子模仁(如图2所示),也可以制成多于三个的子模仁(图中未示出),下面以将一个完整倒勾形模仁制作成三个子模仁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