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9780.6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石小平;严爱平;钱根宝;汤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小平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虾 夏季 繁育 方法 | ||
1.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4月份在蟹池板田灌水前围网种草,建立青虾繁育区;
(2)板田灌水后,采用条块方式种植水草;
(3)5月下旬—6月初将选育好的青虾亲本放养在青虾繁育区内,每667㎡放养量7.5—10kg,雌雄比3-5:1,亲本虾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力较强,规格雌虾体长5cm以上,雄虾6cm以上;
(4)亲本青虾在交配产卵前要强化培育;
(5)虾苗强化培育,具体分为溞状幼体、稚虾、仔虾三个培育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建立青虾繁育区的具体方法为:选择材料为聚乙烯无结网片,宽80-90cm,60-80目,围网下部埋入土中10-15cm,上留70-80cm,用竹竿和细铁丝从围网内侧固定,网围面积占蟹池总面积的30-50%,在围网区域内再按照同样标准建立-道围网,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0-15%,作为青虾繁育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草条块式种植方法是:按照有草区-无草区-有草区-无草区条块方式间隔种植水草,草带宽4-5m,无草带宽2-3m,青虾繁育区内水草以苦草为主,水草覆盖率不超过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强化培育亲本虾的具体方法为:选用螺蛳肉和2#颗粒青虾饲料,其粗蛋白≧30%,按照20:80比例搭配投喂,日投喂量占放养亲本重的2~3%,每天投喂2次,早晨8:30-次,投喂量占全天的1/3,下午5:30-次,投喂量占全天的2/3,在青虾繁育区内均匀投喂,第二天检查残饵情况,根据天气、水质、残饵等情况,酌情调整投喂量,同时每天抽捕抱卵虾,检查卵子孵化与排卵情况,当卵子呈青灰色且有两个清晰可见的眼点时,做好池塘施肥工作;当发现大部分抱卵虾已排空,及时利用虾笼诱捕青虾上市销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溞状幼体培育方法:卵子孵化后,从出膜到变态为幼虾,又称为溞状幼体,在水中呈倒琵琶状,幼体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浮游生物,当卵子呈青灰色,眼点清晰可见,表明幼体即将孵出后,做好以下生产管理工作:-是每天泼洒豆浆2~3次或者施放发酵的有机肥,培肥水质;二是整个溞状幼体培育期间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三是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cm,以防止缺氧,在水质透明度较大时,每天向池中泼洒豆浆,以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来补充虾苗天然饵料的不足,一般上午8时,下午4-5时投喂,每亩用黄豆0.5kg,幼体经6-7次蜕皮后,胸部和腹部的附肢已发育完全,外形与成虾-样,体长达0.8~1cm,溞状幼体培育结束,整个溞状幼体培育时间为10天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中稚虾培育的方法为:当溞状幼体经过培育长成幼虾进入平游阶段时,饲料改喂幼虾的0#颗粒青虾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36%以上,日投喂量为池内虾体总重的10~15%,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全天量的30%,傍晚5~6时投喂全天量的70%,并沿池塘的四周均匀投喂,每天清晨定点检查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每15~20天泼洒-次微生物制剂,体长达1.2-1.5厘米,稚虾培育结束,整个稚虾培育时间为15天左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池青虾夏季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仔虾培育的具体方法为:当稚虾经过培育长成仔虾进入底栖阶段时,饲料改喂1#颗粒青虾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33%以上,日投喂量为池内虾体总重的5-8%,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全天量的30%,傍晚5~6时投喂全天量的70%,并沿池塘的四周均匀投喂,每天清晨定点检查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体长达2.0-2.5厘米,拆除围网,繁育期结束,进入虾塘敞开常规饲养阶段,整个仔虾培育时间为15天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小平,未经石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97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调试掌机
- 下一篇:移动矿槽卸料车密封除尘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