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灵长类动物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0513.0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计江东;袁松涛;刘庆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3/18 | 分类号: | A61K3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铂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灵长类 动物 视网膜 色素 变性 疾病 模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制作灵长类动物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视网膜色素上皮对维持正常视网膜的功能至关重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属于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可能的发病机理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膜盘的吞噬、消化功能衰退,致使膜盘崩解物残留、规程形成一层障碍物,妨碍营养物质从脉络膜到视网膜的转动,从而引起视细胞的进行性营养不良及逐渐变性和凋亡。当今仍然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但因为没有理想的动物疾病模型,极大的阻碍了其研究进展。
碘酸钠是一种抗代谢药,能够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糖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因而可以选择性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通过静脉注射碘酸钠,在兔和鼠可以制作出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结构和功能最为相似,灵长类的疾病模型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极为重要,但在灵长类动物中,相应剂量的碘酸钠静脉注射并不能取得满意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增加剂量则增加药物的全身毒性,动物甚至因药物全身毒性而死亡。申请号为201010131148.0,名称为“恒河猴视网膜变性模型及其药物筛选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静脉注射碘酸钠制备恒河猴视网膜变性模型的方法,然而采用静脉注射碘酸钠造模,药物先经静脉回流到心脏,后再经心脏泵出通过主动脉,颈动脉,眼动脉进入视网膜脉络膜循环,药物经过全身循环使到达眼部的药物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而药物对色素上皮的作用是浓度依赖性的,为了达到破坏色素上皮的目的,要加大给药物量,但这样会相应增加药物的全身毒性。我们的预实验显示静脉注射碘酸钠造模,药物致死剂量和造模剂量接近,全身给药的剂量需在60mg左右,个体差异很大,70mg的药物就出现动物死亡,即使是60mg动物在半个月开始ERG功能自发恢复,且全身副作用,血尿,急性肾损伤等常见,其成模率低,死亡率高,增加了实验难度,浪费了实验动物,损伤了动物权益,不能满意用于实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满意的灵长类动物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模型,通过经颈动脉给药,药物经颈动脉到眼动脉,进入视网膜脉络膜循环,药物没有经过全身循环的稀释,到达眼部的药物浓度高,从而使用少量的药物而达到相应目的,还可进一步通过控制颈动脉的阻断时间,控制药物在眼部停留的时间,延长药物对色素上皮的作用,可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作灵长类动物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的方法,将碘酸钠以颈动脉注射的方式施于灵长类动物,上述碘酸钠的剂量为15-20mg/kg,优选20mg/kg。
申请人发现,在本发明所述灵长类动物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模型效果以及病变的程度不仅与碘酸钠的剂量有直接关系,还与碘酸钠药物浓度以及推注速度有关,优选碘酸钠的浓度为10mg/ml,推注速度为0.2ml/s。
上述方法中,颈动脉注射可采用颈动脉穿刺的方式给药。在进行注射时,一般采用平卧位,将动物颈部垫高,头向后仰,尽量暴露颈部,头偏向于穿刺部位的对侧,进行常规的皮肤消毒后,用左手食指或食指、中指固定其搏动明显处的血管,右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准针柄部位,进针点为甲状软骨下缘以下,进针时要注意进针方向,其垂直角度以与颈动脉垂直方向为准,刺入后,有搏动性鲜血喷入针管内,即可注入药物,推注速度为0.2ml/s。药物注射完毕压迫止血,可通过进一步按压阻断颈总动脉一定时间,从而进一步延长碘酸钠在眼部聚集的时间,优选阻断时间为1分钟。
或者,可以采用暴露颈动脉的方式进行注射:1)将动物麻醉,固定,暴露颈部,去毛,消毒;2)喉部正中线皮肤切口,暴露颈总动脉;3)阻断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4)将碘酸钠经颈总动脉注入,推注速度为0.2ml/s,继续保持颈总动脉血流阻断一定时间,优选1分钟。5)拔针后压迫止血,缝合切口。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造模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好,模型稳定;
2)所需碘酸钠药物量少,避免了大剂量碘酸钠对动物的全身损伤,动物长期存活,为后续试验提供可能;
3)可根据需要做任何一侧或双侧模型;
4)做一侧造模时对对侧眼没任何损伤,动物有正常生活视力,保证了动物福利;
5)可在一只动物上做双侧眼的自身对照,提供了试验的可信度,减少了试验动物的需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0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