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型钢卷吊钩保护层及形成保护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0941.3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8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张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浩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42;C08G18/32;B29C39/1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3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吊钩 保护层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型吊钩的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C型钢卷吊钩保护层,本发明还涉及了形成该保护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钢卷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主要大型起吊工具是C型钩,用于钢卷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粗轧、精轧、酸洗、抛光、中转、装运等。C型钩为钢铁制品,均为钢板直接焊接或整体铸造而成,其外表没有任何防碰撞设施,容易与被调运的钢卷发生较强烈的碰撞,极易使钢卷出现以下几种严重性损坏:
1)C型钩升降吊运钢卷时,与钢卷头部及正面碰撞,使碰撞部分产生缺陷,缺陷部分影响下游生产或客户使用,严重的整个钢卷报废;
2)C型钩吊装钢卷时使钢卷内层压伤、划伤,致钩体下压钢卷导致C型钩倾斜,在下道工序生产中,压伤部位将被剪去作为废品回炉重新生产,严重的须判废;
3)在用C型钩成品钢卷起吊作业时,在没有发生碰撞、压伤时,有时由于天车起吊速度很快,使成品钢卷内壁产生变形,变形部分影响使用;或者使成品钢卷包装毁坏,不得不重新包装。
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为:有毛毡、铁皮打包带包裹在吊钩表面,以避免钢卷与吊钩发生碰撞,此方法不易成型,且防磕碰效果不明显,且每个班最少换2次,加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C型吊钩的保护装置,在不对原有的C型吊钩进行任何加工、加热、打孔等物理破坏的情况下,整体浇注耐磨防护层。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型钢卷吊钩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钢卷吊钩外表面浇注有一层聚氨酯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为 12~4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层位于C型吊钩内表面,保护层与钢卷直接接触,保护层的厚度为22mm。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层为位于C型吊钩表面的环形套,环形套顶部厚度为45mm,外表面厚度为12mm,内表面厚度为22mm。
一种形成上述C型钢卷吊钩保护层的方法,在不对原有的C型钢卷吊钩进行任何加工、加热、打孔的物理破坏的情况下,整体浇注聚氨酯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原有的C型吊钩进行去锈、去油漆的表面清洁处理;
(2)测绘原有的C型吊钩外形,绘图后,进行模具加工;
(3)在C型吊钩上安装模具,并固定在C型吊钩表面;
(4)按照客户提出的硬度要求,制备聚氨酯保护层;
(5)将聚氨酯浇注入C型吊钩上已安装好的模具中;
(6)固化48小时后,卸去模具、修正外形,外表进行保温处理,即采用热熔剂涂层保护,在表面加凡士林、塑料布并加保温棉被。
所述聚氨酯保护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聚酯多元醇 70~81%
甲苯二异氰酸酯T-100 16~25%
橡胶硫化剂 3%--5%
所述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2500;
所述橡胶硫化剂为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任一种。
所述聚氨酯保护层的制备方法为:
(1)将聚酯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到140度,进行3小时真空、脱水、抽气;
(2)然后用冷水降温至60度以下,向反应釜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100;反应产生热保证温度在78--80度以下,反应3—4小时,制得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预聚体从反应釜流入容器内;
(3)向装有聚氨酯预聚体的容器内加入已加热熔化的橡胶硫化剂,迅速搅拌,搅拌50~60秒即制成聚氨酯。
更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保护层还可以用浇注机直接浇注。
聚氨酯材料的硬度范围宽、耐磨性好、具有较高的弹性及强度,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硬度的聚氨酯。
本发明浇注过程中,在C型吊钩表面整体浇注聚氨酯保护层,并留有安全测试口。
本发明在C型吊钩表面浇注的聚氨酯保护层与吊钩形成一体化结构,防磕碰效果良好,如果一处有损,可对该小部分设计模具、安装并浇注保护层,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C型钩起吊钢卷时,当发生碰撞时,由于聚氨酯有弹性,不会撞伤、划伤、压伤钢卷;对钢卷质量、成材率、劳动效率(如减少了二次回收炼钢、热轧、冷轧等环节)有很大提高,下降了废品率,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浩,未经李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0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