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行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1116.5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4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孔善祥;高丁元;史孔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行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随行电缆。
背景技术
铜导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的耐腐蚀和力学性能以及接触电阻小、可焊性好等,被广泛用作随行电缆导体。但铜导体资源有限,单价高,密度大,导致铜导体随行电缆制造成本高,重量大。
而铝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加工性能;资源丰富,单价低,密度小。但铝导体抗拉强度较低,容易氧化,比铜容易腐蚀,接触电阻大,不能焊锡焊接等缺陷,导致电缆运行易发故障。
而电梯随行电缆是在悬挂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提供整体电气控制,同时需要承受机械应力,由于铝导体运行抗拉强度较低,可靠性差,所以限制了铝导体在随行电缆中的使用,因此随行电缆大量采用了铜导体,导致产品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随行电缆制造成本高,重量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随行电缆。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随行电缆,包括若干导电线芯和一护套,其特点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线芯包括若干铜包铝导体和若干铜包钢导体,所述铜包铝导体和所述铜包钢导体绞合。本方案中的铜包铝导体和铜包钢导体均为现有产品,可以在市面上有售。本方案采用绞合在一起的铜包铝导体和铜包钢导体,代替了原有的铜导体,增加了铝的含量,降低了铜的含量,减少了产品的成本和重量,同时仍然保证了随行电缆直流电阻和抗张强度。
较佳地,所述铜包铝导体的数量为22-60根,所述铜包钢导体的数量为2-3根。本方案对铜包铝导体和铜包钢导体的数量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在应用本方案后,保证了随行电缆的直流电阻和抗张强度的同时,最大幅度的减少了随行电缆的成本和重量。
较佳地,所述铜包铝导体的直径与所述铜包钢导体的直径相同。
较佳地,所述铜包铝导体的直径为0.15mm-0.2mm,所述铜包铝导体铜的体积百分比在10~25%。
较佳地,所述铜包铝导体的直径为0.2mm,所述铜包铝导体的铜的体积百分比为15%,铜包钢导体的铜的体积百分比为10%。
较佳地,每一所述导电线芯外均包覆有一绝缘层,且每一所述导电线芯和包覆在其外围的所述绝缘层均构成一绝缘线芯。
较佳地,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PVC材料。
较佳地,各所述绝缘线芯分组绞合构成为成缆线芯,所述成缆线芯中间设置有一填充线。
较佳地,每一所述成缆线芯包括6根所述绝缘线芯。
较佳地,所述护套的材料为PVC材料。
本发明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的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运用,在保证随行电缆直流电阻和抗张强度符合GB/T3956相关规定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随行电缆的成本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3的随行电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3的绝缘线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3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随行电缆包括护套1、导电线芯2、绝缘层3以及填充线4。
如图2所示,每一导电线芯2包括若干铜包铝导体22和若干铜包钢导体21,铜包铝导体22和铜包钢导体21绞合在一起,导体的绞合在本领域运用,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图2仅为绝缘线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铜包铝导体22和铜包钢导体21的数量为任意的显示。)
每一所述导电线芯2外均包覆有一绝缘层3,且每一导电线芯2和包覆在其外围的绝缘层3均构成一绝缘线芯。各所述绝缘线芯分组绞合构成为成缆线芯,所述成缆线芯中间设置有填充线4。本实施例的每根成缆线芯包括6根所述绝缘线芯。
本实施例1-3的绝缘层3是由弹性体PVC材料挤包而成,本实施例1-3中,每一该导电线芯组成分别由直径为0.20mm的22根铜包铝导体22和2根铜包钢导体21;直径为0.15mm的60根铜包铝导体22和3根铜包钢导体21;直径为0.20mm的43根铜包铝导体22和3根铜包钢导体21。另外,该绝缘层3采用挤压式挤包方式制成。
挤包过程中,护套1将该些绝成缆线芯之间的空隙密实填充,保证该随行电缆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1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