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早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13762.5 申请日: 2014-01-13
公开(公告)号: CN103749227A 公开(公告)日: 2014-04-30
发明(设计)人: 黄璜;郑华斌;傅志强;陈灿;贺慧;廖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G13/00;A01C21/00
代理公司: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马强;李发军
地址: 410128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双季稻 三熟 早稻 生态 移栽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早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6.0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超过7.2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7.2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576多万吨尿素,840多万吨过磷酸钙,840多万吨硫酸钾。

研究表明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部分被作为农户生活燃料或在田间焚烧或被弃置乱堆,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导致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实现和简化秸秆有效还田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同时水稻生产整地泡田用水也是多熟制作物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我国多熟制水稻生产中前季收割一般都采取晒田后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作业,耕作层已脱水干燥,以承载收割机作业,随后灌水泡田,一般每亩需要150立方,而且还要求在最短的时间满足需求以减少农耗,因此水稻生产双抢季节常有用水纠纷发生。

我国2012年水稻播种面积4.52亿亩,泡田用水678亿立方,这一环节是水稻生产用水的主体,而水稻生产用水又是农业生产用水的主体,而农业生产又是我国水资源消费的主体,因此节约泡田这一环节的用水事关我国用水大局。

中国专利CN200910272552.7公开了一种固定厢沟中稻免耕抛秧全程好气栽培方法,并在背景技术中详述了免耕栽培耕作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土壤通气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但该发明未涉及稻草有效处理、节水节肥、土壤培肥栽培措施,该发明以中稻-油菜二熟制为对象,不能应用于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作物秸秆还田、土壤通气性和水肥耦合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直播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可以实现有机肥、化肥、水资源三者的有效耦合,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实现三免:免耕、免烧冬季作物秸秆、免灌泡田水,生态效益明显:减少作业能耗、免用农药灭茬、减少雾霾、减少灌溉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早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 冬季作物田开挖厢沟:冬季作物移栽或直播前将田块整理成厢面,厢面宽50~100cm;相邻两厢之间开厢沟,厢沟宽10~30 cm,厢沟深15~40cm;冬季作物种植在厢面上;

2) 冬季作物收获前水分管理:晒硬厢面,厢沟中保留1~3cm的水层;

3) 冬季作物秸秆处理:冬季作物成熟收割时,将冬季作物秸秆或秸秆碎屑均匀铺撒在厢面上; 

4) 厢沟清沟摊泥:冬季作物收获后不翻耕、不灌水,保持田面干燥,在厢面撒施肥料,然后将厢沟中的稀泥翻旋至厢面,并使厢沟中的稀泥均匀摊铺在厢面上;

5)早稻移栽:在厢面稀泥未干前移栽早稻;

6)田间管理:按常规方式管理水肥、控制病虫害;

7)早稻收割:早稻成熟收割时,将早稻茎秆或茎秆碎屑均匀铺撒在厢面上。

以下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厢面宽70~80cm,厢沟宽15~20 cm,厢沟深20~25cm。

在步骤3)对冬季作物秸秆处理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冬季作物,如收割机自带碎草功能,则将作物秸秆均匀切碎铺撒在厢面上;如收割机不带碎草功能,则加宽收割机排料口,扩大秸秆散落面,将秸秆均匀铺撒在厢面上。

在步骤4)对厢沟清沟摊泥时采用链式开沟机清沟,开沟前在厢面上均匀撒施氮肥总量的60%、钾肥总量的60%和全部磷肥,或撒施等量的复合肥;三种化肥的总量分别为:氮肥纯N为120.0k g/h㎡~150.0kg/h㎡,钾肥K2O为96.0k g/h㎡~120.0kg/h㎡,磷肥P2O5为60.0k g/h㎡~75.0kg/h㎡。

在步骤5)早稻移栽时,移栽的秧苗为软盘育成的带土秧苗或传统育秧方法的秧苗,秧苗根部带泥,并采用插秧机或抛秧机将秧苗均匀移栽至厢面,插秧机的移栽规格为行距25cm~35cm×株距10cm~20cm,而抛秧的规格为30~35苗/㎡。

在步骤6)田间管理包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3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