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气囊气管切开套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4328.9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华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B29D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气囊 气管 切开 套管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临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气囊气管切开套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通气是现代医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救命技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使呼吸机与病人相连,特别是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因气管插管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一周,临床上通常使用气管切开套管代替气管插管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减少气管插管拔管时喉头水肿的发生机会。
目前,气管切开套管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充气气囊充、放气时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为防止气管切开套管与患者气管之间的缝隙漏气,影响正常通气效果,传统的气管切开套管在插入端设置一个低压高容的气囊,使用时,首先向气囊内充气,充填气管切开套管与气管之间的缝隙,呼吸气体经管体进入人体,利用气囊阻止气体从管体和气管之间溢出。但长期充气的气囊会压迫气管壁,而影响气管局部的血液循环,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气囊定时放气一段时间,以使受压部位恢复血液循环,但此举无疑会造成气管漏气、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且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75850U公开了一种并列双套囊防感染长期留置气管插管,它包括:主气管、气管插管接口、两个充气管、两个充气阀、两个气囊、8个吸引孔、专用吸引管、侧孔组成,气管插管接口与主气管连接,两个充气阀可以以两种不同颜色蓝、白来区分,相应的气囊与充气阀的颜色相对应,充气管分别与充气阀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并列双套囊防感染长期留置气管插管,在使用时按照常规插入单腔管并固定,将其中一个套囊打气充好,接呼吸机或麻醉机,然后通过该套囊上方的专用吸引管,把声门下至该套囊上的分泌物吸出;如需长期留置,则可以在固定时间内把另一套囊充气,把原来充气的套囊放气,两个套囊轮番充气就可以保证气道粘膜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上述的并列双套囊防感染长期留置气管插管虽然解决了单气囊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只对固定区域的气管壁周围的血管进行压迫,不能长期留置的问题,但是使用的气囊绝大多数为低压高容气囊,气囊压力直接作用在气道粘膜上,存在如下问题:
(1)如果压力较小,容易发生漏气现象;但如果压力过大,压迫时间偏长,气道粘膜就会发生缺血坏死的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使用过程中多数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对气囊的压力进行评估,准确性差;即使使用专业的压力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也难以确定使用压力的最佳值与变化规律,而且过程繁琐,由于患者的气道压力经常会不断变化,套囊内的压力很难被准确掌握。
(2)在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上方背侧设有一开口,通过沿管壁的一管路与外相通,管路的外端接负压吸引,吸出积聚在气囊上方、气管切开套管背侧的分泌物,称为“声门下吸引”,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存在负压小了吸不出、负压大了会把气管粘膜吸至开口处、造成气道粘膜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层气囊气管切开套管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防止气管长时间局部受压而坏死,避免机械通气正常实施时受影响造成患者缺氧,并减少声门下吸引时对气道粘膜的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气囊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插管,所述插管的插入端间隔设置有1~2个双层气囊,所述双层气囊包括依次套装在所述插管外的安全气囊和固定气囊;
所述安全气囊与插管围设成安全气室,与插管的内孔连通;
所述固定气囊与插管、安全气囊围设成固定气室,与注气管相连;
所述插管、安全气囊、固定气囊和注气管由医用抗菌塑料制成,该医用抗菌塑料的组分包括: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材料、0.1~5重量份的无机抗菌剂和0.5~5重量份的缓释药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邻近所述固定气囊上边缘的所述插管管壁上设有吸引孔组,由设于所述插管背侧、同一横截面上沿圆周方向60°范围内分布的3~5个吸引孔组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3~5个所述吸引孔以所述插管的背脊线为中心线,向两侧的30°范围内放射性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3~5个所述吸引孔与同一根吸引管相连,所述吸引管包括相连接的拟形于所述插管内壁上的弧形管和沿所述插管内壁向外延伸的直管,所述弧形管横跨3~5个所述吸引孔,并与每一所述吸引孔连通。其中,所述吸引管可选用吸痰湿化两用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管的始端与所述弧形管的一端一体成型。
上述的吸引管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直管和弧形管之间设有一Y形管,该Y形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直管的始端一体成型,另外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管的两端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华,未经孙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4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