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旧路面联结层透水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5104.X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8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韦武举;张志祥;刘伟;胡兴国;马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旧 路面 联结 透水 性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工程材料的性能检测,尤其涉及一种新旧路面联结层透水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沥青路面整治工程中,新旧路面层间应设置防水联结层,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新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雨水来不及排泄出去,就会留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孔隙内。当有车辆高速通过时,孔隙中的水分在车辆荷载的挤压作用下将产生瞬间巨大的脉冲动态水压,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卿筒”效应,如图10所示,此动水压力远远超过孔隙中的静水压力,而且车速越高,动水压力越大。水通过新沥青路面层透水下渗,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向下渗透的更快,形成结构层间水,致使层间粘结力下降,抗剪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剪切变形,随着水分的不断入侵,加速破坏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导致新沥青路面破坏,所以水损害是造成沥青路面整治工程新旧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旧路面联结层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在新沥青路面使用期限内保证外界水分无法渗漏到旧沥青路面内,这要求防水联结层材料不仅保持良好的完整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破损的能力。因此,沥青路面整治工程中新旧路面联结层防水材料的不渗透水性能是除路用性能之外的重要性能,并和路用性能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防水联结层材料不渗透水性能是所使用的路面能长期保持良好状态必须具有的性能,其好坏直接影响新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由此对新旧路面联结层的渗透水性能的检测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见,在沥青路面整治工程前及时掌握施工材料的性能参数,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防范由于联结层材料而引发工程质量事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沥青路面整治工程施工提供有关透水性能参考数据的一种新旧路面联结层透水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新旧路面联结层透水性能检测方法,包括:
A.将旧路面划分为若干等长的检测段,每一检测段内取一断面,在该断面处取数个旧沥青路面芯样,并将所述芯样置于室内干燥;
B.对干燥后的所述芯样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C.在清洁处理后的所述芯样上表面铺设联结层,并进行压实成型,然后放置室温下保持数小时,形成检测试件;
D.将所述检测试件置于检测装置中,并使检测试件的联结层对着所述渗水仪的水压施加面;
E.向所述渗水仪的施压水面上方按一定时间间隔充入压力气体,在每次加入压力气体后的所述时间间隔内观察检测试件有无水渗出,如无水渗出在后续的压力气体充入中增加气体的压力,直至有水从检测试件底部或侧面渗出,记录出现渗水状态时的气体压力;
F.1)依据所述数个检测试件的压力气体的压力值计算对应的变异系数,
若变异系数小于设定值,则测得的数个检测试件的压力气体的压力平均值作为所述检测段的透水强度值,
若变异系数大于设定值,则需在原检测段内重新采样,并进行如上述过程的透水性能检测;
2)若所述透水强度值小于设定值的,则对应检测段联结层材料的透水性能不合格,若所述透水强度值大于所述设定值的,则对应检测段端联结层材料的透水性能合格。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在所述旧路面每段长200m范围内的一断面处取3个圆形芯样,芯样直径为150±2mm。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若变异系数的设定值为15%。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进行压实成型后,在室温下保持3~5小时,形成检测试件。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向所述渗水仪的施压水面上方每隔10min充入压力气体,初始充入的压力气体的压力0.10MPa,以后每次充入的压力气体的压力按增加0.05MPa递增,直至有水从检测试件底部或侧面渗出。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若所述气体的压力<0.15 MPa时,检测试件出现渗水,联结层材料的渗水性能不合格。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联结层材料包括沥青胶结料和集料,所述沥青胶结料铺设于所述芯样上表面,所述集料铺设于沥青胶结料上。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沥青胶结料包括90号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集料为石灰岩,粒径为4.75~9.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5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锆纤维炉膛高效节能超高温电炉
- 下一篇:间接加热式楔形内加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