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超临界萃取油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7320.8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牛鹏飞;仇农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临界 萃取 油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油脂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超临界萃取油脂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的性能。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其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较强,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远大于一般的液体,有利于传质。另外,超临界流体具有零表面张力,很容易渗透扩散到被萃取物的微孔内。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溶解和传质特性,能与萃取物很快地达到传质平衡,实现物质的有效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其溶解能力与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成分萃取出来。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的两个过程合为一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能否有效地分离产物或除去杂质,关键是萃取中使用的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目前研究的超临界流体种类很多,主要有二氧化碳、甲苯、甲醇、乙烯、乙烷、丙烷、丙酮和氨等。近年来主要还是以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剂的居多,因为二氧化碳的临界状态易达到,它的临界温度接近室温,临界压力也不高,具有很好的扩散性能,较低的表面张力,且无毒、无味、不易燃、价廉、易精制等特点,这些特性对热敏性易氧化的天然产品更具吸引力。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未来油脂萃取的主要方向之一。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其油脂萃取过程有着“绿色环保、低成本、易于实现”等多种特点,甚至已被部分油脂生产企业所应用,用于生产高端油脂。然而,在该技术已经出现的数十年里,其至今仍未被广泛应用。尽管曾有多篇文献研究报道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改进,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得率的影响,但都很难改善超临界萃取油脂时“生产效率偏低”的“顽疾”。
图2为现有技术,萃取釜超临界萃取油脂的示意图,萃取剂的流向沿萃取釜由下至上,萃取剂进口44位于萃取釜底部,萃取剂出口位于萃取釜盖子33顶部22,或位于萃取釜上端的侧面11。此萃取方法,需要让油脂达到汽化零界状态以上,消耗能量多;另外,本方法油脂萃取率较低,不能将油脂充分萃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超临界萃取设备管线布局进行改进,使其同时发挥处于超临界状态的萃取剂的压力效应和临界萃取效应,大幅地提高了超临界萃取油脂的萃取效率,同时通过大幅较少萃取剂用量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上述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超临界萃取油脂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一种快速超临界萃取油脂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1)装料:
萃取釜垂直安置,向萃取釜中装入油料,要求装填严实;
(2)连接萃取釜:
萃取剂通过萃取釜的流向为从上到下:即从萃取釜的顶端流入萃取釜或从萃取釜的上部侧面流入萃取釜,从萃取釜底部流出萃取釜;
(3)萃取前期:
完成工艺过程(2)后,先关闭萃取釜出口管线阀门,增压泵开始快速增压至30-55mpa,温度为25-550C,等待1-3min,打开萃取釜出口管线阀门至最大状态,此时液态的油脂从萃取釜出口流出,直至有大量气态萃取剂流出时,关闭萃取釜出口管线阀门;
(4)萃取中后期:
进入萃取中后期后,设置萃取压力32-35mpa,萃取温度50-55℃,进入循环程序;关闭萃取釜出口阀门,保持1-3min,再打开萃取釜出口阀门0.5-2min,此为一个循环;完成8-15个循环,萃取工作完成。
本发明与以往文献报道的超临界萃取的最大不同在于通过对超临界萃取设备管线布局进行改进,让萃取剂通过萃取釜的流向从传统的从下到上流向改为更具高效特征的从上到下(包含从萃取釜的顶端流入萃取釜和从萃取釜的上部侧面流入萃取釜),从而同时发挥萃取剂的压力效应和临界萃取效应,大幅地提高了超临界萃取油脂的萃取效率,同时通过大幅较少萃取剂用量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萃取釜管线排布分布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萃取釜管线排布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7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橡胶传输轮同心度与椭圆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