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育馆动荷载稳定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7513.3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3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钱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育馆 荷载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场馆动荷载稳定性控制方法,可以轻松准确的了解建筑的动力荷载,从而找出使其稳定性的控制方法,保证体育馆的安全性能。一个小小的滑动小车发挥了控制动荷载的功能,使体育馆产生的动荷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通过完善的智能系统操控技术,使滑动小车达到了控制体育馆动荷载的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能耗大户。尤其是建筑能耗伴随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所以节约能耗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主体受到长期的风吹日晒,为了减轻消耗的负担,各种维持建筑持久力的方法运营而生,然而有些方法只是侧重于建筑表面墙体的维护,而无法了解建筑内部存在的动荷载的情况。本专利则是同时考虑环境、舒适度和节能设备三个方面,通过物理技术的支持,以此确立出最合理的建筑动荷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建筑动荷载的稳定性关系到环境,能源,材料以及相关一系列的成本,通过滑动小车来达到体育馆动荷载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是本专利的首要检测以及兼容点。在成熟的机械化操控技术应用的前提下配合完善的智能系统的支持,就可以达到利用滑动小车控制体育馆动力荷载稳定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育馆动荷载稳定性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了解建筑内部产生的动荷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滑动小车来控制建筑动荷载的稳定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整个建筑物视为一个大空间网格,所述的大空间网格内部由无数个相同的小空间网格组成,小空间网格的大小根据计算精度来确定,每个小空间网格对应一个房间,或根据现实中的房间大小对小空间网格进行空间重组;
(2)、确立分析计算建筑物时所需要的建筑信息和环境信息,将所述建筑信息和环境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风环境以及湿度环境的模拟,得出整个建筑物的能量流失数据;
(3)、在采光模拟软件平台上,利用插件导入步骤(2)得到的风环境以及湿度环境模拟所得出的能量流失数据进行二层模拟;
(4)、再根据步骤(3)二层模拟后获知的能量流失数据对每一个小空间网格进行计算,所求得的数据就作为将来房间布局的设计参考;
(5)、在计算机中进行房间数量和属性的设置,那么整个建筑物空间布局中则根据能量流失的多少来布置相应的房间在对应的部位上;
(6)、最后根据要求,对建筑进行功能布置的分析,在分析中将属性相同的功能区尽可能的集中于一体;
(7)、收集到数据就作为建筑空间动荷载的参考,用来将体育馆内部信息转化为计算信息,根据要求对建筑进行动力荷载稳定性的分析;
所述动力荷载稳定性的分析通过运用滑动小车实现,所述滑动小车布置于钢架结构上,将体育馆内部信息转化为计算信息储存在小车里以达到控制动荷载的作用,
若载荷使杆件内各质点产生的加速度较显著,或者载荷随时间而变化,则所述载荷为动载荷;当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冲击静止的杆件时,该物体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变化,产生很大的负值加速度,故物体对静止的杆件施加很大的作用力;
计算公式
式中 n——轴承转速,r/min;C——额定动载荷,N;P——当量动载荷,N;ε——寿命指数;fF——载荷系数,对转盘和水龙头主轴承,fF=1.25;fL——润滑寿命修正系数;fR——可靠性寿命修正系数;fU——游隙寿命修正系数;fE——轴向偏斜寿命修正系数;fY——材料冶炼方法寿命修正系数;fH——表面硬度寿命修正系数,fH=(gH)ε, gH为额定动载荷硬度修正系数;fT——温度寿命修正系数,fT=(gT)ε,gT为轴承额定动载荷温度修正系数;fG——润滑油过滤精度寿命修正系数,滚子轴承fG=3.5(Gj)-0.55,Gj为滤网的细度(μm)。
由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得变载荷工况下滚动轴承损伤为:
式中 Q——损伤程度;S——载荷谱的载荷级数;L′i——某一载荷级在规定寿命期内的循环次数,106rLi——某一载荷级达到极限寿命时的循环次数,106r。L′i、Li由下式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7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医疗教育平台
- 下一篇:一种培训用播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