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动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7681.2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才航;杨永旺;何壮;杨道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C09K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动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质传热的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蒸发器或双冷凝器的脉动热管。
背景技术
脉动热管(Pulsating Heat pipe)称为振荡热管(eillating Heat Pipe),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H.Akachi提出,是一种结构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两相流传热器件,通常由毛细管弯曲绕制而成,管路抽真空并充灌部分容积的工作介质,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毛细管中会形成汽塞和液塞相间的随机分布的状态。当脉动热管的一端(蒸发段)加热,另一端(冷凝段)冷却,热量就会通过管内工作介质的两相振荡流动进行传递,其传热效果是传统热管的几十倍。
目前,市场上脉动热管一般为一端做蒸发器,另外一端做冷凝器,其结构限制了散热的应用范围,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各个大功率产品需要达到同步降温和等温的散热要求,而目前脉动热管还不能使各个不同功率产品达到同步降温和等温的效果,且该类设备制造工艺不仅复杂繁琐,还很难同时满足多处散热或多处冷凝的功能。同时,由于脉动热管的导热能力完全依赖于热管内部热管介质的导热能力,而目前常见的热管介质有水、乙醇、丙酮等,散热效果并不迅速,从而制约着热管换热效率,因此如何既迅速又能分多处同步进行散热或冷凝的热管是目前脉动热管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混合介质且双蒸发器或双冷凝器的脉动热管,可以实现一处加热两处冷却或者两处加热一处冷却的功能,通过特殊材质的热管介质填充到热管里面能够提高导热效率,从而达到同步降温或等温的效果,导热迅速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脉动热管,包括热管、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热管为多段U形空心管连接成的蛇形管路,所述热管内设有1KPa~50KPa压强下封装的热管介质,所述热管介质的充液率为45%~70%,所述热管介质和气体在所述热管内形成间隔、长度不等的气塞和液塞;
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位于所述热管的两端位置上或者中间位置上,当所述冷凝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热管的两端位置上时,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热管的中间位置上,当所述蒸发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热管的两端位置上时,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热管的中间位置上,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为绝热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混合介质且双蒸发器或双冷凝器的脉动热管,可以实现一处加热两处冷却或者两处加热一处冷却的功能,从而能够达到同步降温或等温的效果,导热迅速且结构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热管介质是由0.5wt%~3wt%的碳纳米材料、0.5wt%~2wt%的CuO纳米材料、1wt%~1.6wt%的ZnO纳米材料、0.02wt%~1.2wt%的Al2O3纳米材料和92.2wt%~97.98wt%的水充分混合组成的介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纳米混合材料的热管介质能够提高换热能力19%~3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碳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度为10nm~20nm,所述CuO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度为20nm~50nm,所述ZnO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度为1nm~50nm,所述Al2O3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度为30nm~50n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相应纳米尺度的纳米材料能够更充分的与水进行混合,从而提高换热能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冷凝器为风扇或散热片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冷凝器为风扇和散热片的组合,当冷凝器为风扇和散热片的组合时,所述散热片连接所述热管,所述风扇连接所述散热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扇或散热片或风扇和散热片组合的复合结构,能够有效的起到冷凝散热的功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蒸发器为发热部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热管为闭路型铜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备双蒸发器的一种脉动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备双冷凝器的一种脉动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蒸发器,2、冷凝器、3、热管,4、液塞,5、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7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线坠趋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盆栽生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