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膜及其成孔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19778.7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林;范明超;吴艳杰;陈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9/08 | 分类号: | B01D69/08;B01D71/34;B01D71/4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孔膜及其发泡成孔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浓缩及净化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项具有应用领域广、能耗低、设备简单易操作、效益高等特点的高新技术。膜材料作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膜的分离性能主要取决于膜材料与被分离物质的化学亲和性以及膜材料本身的微孔结构等,特别是微孔的形态、尺寸、分布、孔隙率等对分离膜的通量和截留率有着直接影响。常用的聚合物制膜材料主要有聚偏氟乙烯(PVDF)、聚砜(PS)、聚酰胺(PA)、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丙烯腈(PAN)以及纤维素衍生物等。概括起来,聚合物多孔膜的成孔方法包括:①成孔剂成孔法,即在铸膜液或熔体中添加适当的可溶性物质作成孔剂,成膜后再将其除去,从而在膜中形成与成孔剂分子或聚集体尺寸相当的微孔(溶出孔);②拉伸成孔法,多用于聚集态结构较易控制的聚烯烃等本体聚合物制膜成孔,经后拉伸使膜中产生适当的微结构缺陷而形成微孔(拉伸孔);③热致相分离法,是将聚合物与某些高沸点的低分子化合物(即稀释剂)在高温下形成均相溶液,成形过程中成膜体系发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通过萃取等方法脱除稀释剂后在膜中形成一定的多孔结构等,这些成孔方法已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发泡剂发泡成孔在制备泡沫塑料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发泡得到的多孔结构可有效降低塑料的密度和硬度,增强其隔热性和隔音性,同时还具有成孔快,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均匀等优点。然而,关于利用发泡剂成孔制备膜材料等方面还未见文献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多孔膜的成孔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成膜聚合物与发泡成孔剂混合均匀后,经溶液法或熔融法制备得到含发泡剂的初生中空纤维膜或平板膜,将初生膜浸入酸性凝固浴中,发泡成孔剂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微量气泡,在生成气泡的过程中得到均匀的多孔结构,进而得到所述多孔膜。
其中所述成膜聚合物为可用常规溶剂溶解的制膜材料,包括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聚砜(PS),聚醚砜(PES);溶剂为不与发泡成孔剂发生反应的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所述成膜聚合物还可为可熔融加工的制膜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酰胺(PA)。
所述发泡成孔剂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气体的硼氢化钠、硼氢化锂,酸性条件的pH值范围为3-6。发泡成孔剂的进一步特征为其溶解在铸膜液中,形成均一铸膜液,或与可熔融聚合物混合均匀后形成成膜体系。
其中硼氢化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NaBH4+2H2O=NaBO2+4H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溶液法制膜,成膜体系包括15-30wt%的聚合物,15-30wt%的水溶性致孔剂,40-70wt%的有机溶剂,各组分之和为100wt%,发泡成孔剂占铸膜液的比例为0.1-5wt%。
本发明所述配方中,所述成膜聚合物为可用常规溶剂溶解的制膜材料,包括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聚砜(PS),聚醚砜(PES);
所述水溶性致孔剂为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其一定质量比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不与发泡成孔剂发生反应的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
所述发泡成孔剂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气体的硼氢化钠、硼氢化锂。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叙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案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9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带式输送机履带式自移机尾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