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048.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6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锐;高秋彬;陈文洪;彭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8/24 | 分类号: | H04W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2d 数据传输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其方法包括:D2D数据发送端按照与D2D数据接收端相同的方式,确定发送窗口内每个发送机会的状态,所述发送窗口被均匀划分为多个发送机会,发送机会的状态包括发送数据状态和静默状态;在发送窗口中、每个发送数据状态的发送机会向D2D数据接收端发送关联于同一D2D数据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D2D数据发送端在不同资源(发送机会)上发送数据或静默,使得不同D2D数据发送端在资源上错开,从而减轻“远‑近”效应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D2D,即终端直通技术,是指邻近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即基站)进行转发。
D2D研究中,几种典型的D2D传输场景包括:小区内(In Coverage-Single-Cell)、小区间(In Coverage-Multi-Cell)、部分网络覆盖(Partial Coverage)和无网络覆盖(Outof Coverage)的D2D传输。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D2D技术是指工作在LTE授权频段上的受LTE网络控制的D2D发现和通信过程。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D2D技术的优势,同时LTE网络的控制也可以克服传统D2D技术的一些问题,例如干扰不可控等。LTE D2D特性的引入将使LTE技术从单纯的无线移动蜂窝通信技术向着“通用连接技术”(Universal ConnectivityTechnology)的方向演进。
在LTE D2D系统中,从覆盖的需求(1公里左右)和对于IP电话(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VoIP)业务(小数据量,业务持续时间长)支持的角度考虑,LTE D2D系统需要支持窄带的传输,从而需要支持D2D UE之间频分复用(FDMA)的复用方式。同时,由于D2D系统中,发送端D2D UE(简称Tx UE)位置的不确定性,那么对于一个接收端D2D UE(简称Rx UE)来说,不同Tx UE发送的数据到达Rx UE时,其路径损耗的偏差可能非常大,从而由于带内泄露的问题导致Rx UE产生“远-近”效应的印象。所谓“远-近”效应,是指距离Rx UE较远的Tx UE的发送数据会受到来自距离Rx UE较近的Tx UE的带内泄露的影响。例如:Rx UE正在接收Tx UE1的数据,并且由于信道衰落的影响,Tx UE1的数据到达Rx UE的信号强度是-100dBmW。位于Rx UE附近的Tx UE2也同时发起一个D2D通信,并且Tx UE2的数据到达RxUE的信号强度是-60dBmW。即便Tx UE1和Tx UE2发送数据在频率上是正交的,由于带内泄露的影响,那么Tx UE1的数据会受到比较强的来自Tx UE2的带内泄露的影响,从而导致Rx UE无法正确接收Tx UE1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以解决“远-近”效应导致无法正确距离较远的Tx UE发送的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D2D数据发送端按照与D2D数据接收端相同的方式,确定发送窗口内每个发送机会的状态,发送窗口被均匀划分为多个发送机会,发送机会的状态分为发送数据状态和静默状态;
D2D数据发送端在该发送窗口中、每个发送数据状态的发送机会向D2D数据接收端发送关联于同一D2D数据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D2D数据发送端在不同资源(发送机会)上发送数据或静默,使得不同D2D数据发送端在资源上错开,从而减轻“远-近”效应的影响,使得D2D数据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到距离较远的D2D数据发送端发送的D2D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