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展示生理参数的节律的动态变化的方法和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143.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占;程操;王长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熙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律言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罗延红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展示 生理 参数 节律 动态 变化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展示生理参数的节律的动态变化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将从便携式医疗/保健设备采集的生理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节律变化信息,并且通过图形界面实时展示所述节律变化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智能诊断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医疗保健市场越来越火热,不断推出众多的移动医疗保健产品。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人民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与自己随身的移动智能终端结合使用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加,也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众多和有经验的医师的缺乏,使得能读懂人体生理信号信息的专业医生非常少,在一所医院内只有很少比例的医生能判读诸如心电图、脑电图、脉搏图等信息。
以心电图为例。我们在医院做这种常规的检查,都是挂号、开单、交款、排队,然后由专业的心电图医师检查和判读给出结果后,再去找医师诊断治疗。在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生建设中,这部分的专业医师也非常缺乏,这严重地影响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生的发展,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慢病管理,影响亚健康人群的心脏保健需求。
中国目前每年心源性猝死50多万人,并且逐年上升,年轻化发展。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人群达到2.3亿,其中房颤患者近1000万人,其中每年5%发展为脑卒中。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高压力人群增加,出现很多亚健康人群,其中发展成心脏疾病的比例很高,年轻化趋势严重,而且农村的发病趋势高于城市,这在将来会大大增加我国的医保负担。
以心血管疾病举例,其中很大部分在前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各种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心律失常,由于医院人满为患和工作压力,很多人都是忽视心脏健康,最后发展成心脏疾病。但是预防的前提是需要大众化的设备,现有的设备有的能采集心电图,但是因为读图诊断的医生非常少,使得预防性健康设备难以普及,即使结合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使用者还是对复杂的数据和波形望而生畏,自己看不懂,也不可能经常花钱费时地找专业医生看,进而也就限制了这种健康设备的发展。
由于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在移动医疗保健产品上的应用大多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的移动医疗健康设备中的心电类产品,都是只能提供使用者一个心率信息,及心率的相关信息,比如心率快了还是慢了,有的能在测试记录后提供一个异常参考信息,但是都不能提供实时的节律变化信息。同时使用者都是看不懂心电图、呼吸波形、脉搏波形的,在监测完成后仅仅给他一个参考结果对于他的日常监测也是不能满足需求的。既然是移动应用,就要实时性为主,随时使用,随时监测自己的心脏变化,在自身感觉到不良症状时,能及时通过图形和数值化的实时显示的节律变化提示了解和确认自己目前的心脏状态。吸引使用者对自己的心脏随时监测的动力就是让他们看得懂,那么结合实时采集数据,给使用者一个可视的、直观的、易懂的表达方式,将会解决这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展示生理参数的节律的动态变化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移动终端,通过对实时采集的数据,实时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能代表当前节律变化的参数组,使用这些参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参数组合和运算作为实时节律变化表达显示的输入,通过动态的图形和数值来显示当前的实时变化趋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展示生理参数的节律的动态变化的方法,包括,重复执行以下步骤:A)从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便携式医疗/保健设备接收生理参数数据;B)对接收的生理参数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生理参数的节律区段集合,并且累积缓存提取的节律区段集合;C)对于提取的节律区段集合中的每个节律区段,基于所述节律区段以及累积缓存的节律区段集合计算当前节律的异常指数,并且在图形界面上实时展现所述异常指数。
所述生理参数可以是实时采集并可还原为波形的参数。
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对于所述节律区段集合中的每个节律区段,基于所述节律区段以及累积缓存的节律区段集合计算当前节律的异常指数的处理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熙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熙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