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244.6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樊民强;樊盼盼;张鹏;董连平;刘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5/16 | 分类号: | B04C5/1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陈昉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器底流口进气 调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旋流器由于其本身结构简单,处理量大等优点,在选矿选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旋流器分选分级效果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整溢流管插入深度和底流口大小实现的。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溢流管插入深度调节轮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往往会绣死,导致溢流管插入深度不能顺利调节。因此底流口大小的调整成为可实施的重要方法。
针对底流口的调整,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实验研究,CN102343311A、CN202006141U中,采用相似的办法,通过调节位于底流口的实心调节装置的插入深度,来改变底流口过流断面的大小。以上两项专利所提供方法都可实现底流口大小的无级调节,却忽略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调整的同时影响空气柱。而经过申请人多年来对旋流器的设计与改进工作经验,旋流器中空气柱的存在具有很大意义,对空气柱的影响势必影响旋流器的工作状况和分选分级效果。因此,以上两种旋流器的改进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国内学者赵静等针对弹性底流口提出了新的调整装置,提出了通过抱箍结构改变底流口的大小,不仅调整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调整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弹性底流口存在变形大、弹性结构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对材料的变形和耐磨性要求高等问题,未能在旋流器上得到广泛应用。褚良银等设计了中心翅片装置,将大涡强制破碎成小涡,降低中心部位的湍动能耗,徐继润等提出以适宜的实体圆柱棒占据水 力旋流器中原来空气柱位置来取消空气柱的方法。二者都是为了减弱甚至消除空气柱,通过对水力旋流器的改进,内部能耗损失降低明显,分级精度提高,然而带来共同的消极作用就是降低了溢流产率,大大减少了旋流器的处理量。
以上研究和针对旋流器的改进工作均未能完全解决旋流器进气量与底流口大小调节的问题。因此,如何平衡旋流器进气量与底流口大小的关系、使之形成稳定空气柱,产生均匀离心力场,成为旋流器高效稳定工作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的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该装置及方法集旋流器底流口断面调节与旋流器进气量调节为一体的综合调整;操作简便,效率高,通过对旋流器底流口过流断面大小和旋流器进气量的调节,使旋流器处于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在旋流器底流口处固定有支架,空心锥台依托支架安装于旋流器底流口下端,空心锥台与支架通过丝杠联接,空心锥台的上口直径小于旋流器底流口,空心锥台的下口与排料阀门联接,空心锥台还设置有三通管道,三通管道装设有空气流量计,三通管道的另一端联接进气阀门,进气阀门与大气相通。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对上述一种旋流器底流口进气调整装置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旋流器初始工作时,完全打开空心锥台下端排料阀门,保证旋流器的正常开车不堵塞;
②待旋流器工作状况稳定后,完全关闭排料阀门,阻断空气从排料阀门进入,通过对进气阀门的控制,调节旋流器进气量:灰分或分级粒度超过工艺要 求设定值,增大进气量;反之,则减小进气量;
③如果在进气量调节范围内无法使指标达标,则通过调整空心锥台的插入深度,无级调节旋流器底流口过流断面的大小,在二者综合作用下,调节旋流器的工况,使之达到预定分选分级效果;
④当工艺要求停车或者其他意外工况时,则采取旋流器停车措施,重新打开排料阀门,保证旋流器不至堵塞。
当旋流器工作时若发生空心锥台物料堵塞时,可以打开排料阀门,用水疏通。
按此方法与步骤,即可合理调整旋流器工况。
利用本发明的装置与方法,只需根据分选分级工艺要求通过对旋流器管路阀门进行调节与控制,就能调整旋流器吸气量,有利保证了分选分级指标达标。不仅极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还为无级在线调节旋流器工况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调控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施,三通管路的构建只需使用空心管即可焊接而成,制备速度快,价格低;
调整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只需根据产品要求通过控制系统综合调整进气量和锥台插入深度即可达到目的,避免更换底流口带来的停产停车,大大减少了员工劳动强度;
本装置可适用于几乎所有具有轴向出口的分离器,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空心锥台与底流口配合部分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