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697.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良;赵冉;王敏虹;张平湖;张彩青;孟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郭元杰 |
地址: | 51064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溶型 绿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茶叶市场环境下,传统茶叶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绿茶是中国的传统茶类,有着很大的消费群体,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对于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绿茶还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此外,绿茶还可以阻止30%的脂肪吸收,具有减肥功效。
“冷溶茶”指该茶可直接通过冷水甚至冰水进行冲泡,其茶叶内含物和感官品质与用沸水冲饮时相差无几。冷溶茶的加工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少。
成熟的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及次生壁组成,构成部分绝大部分是纤维素,它使细胞壁产生强度和塑性,细胞和细胞之间则靠果胶物质结合在一起。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在干茶中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包围,所以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茶,用冷水冲泡时有效成分受细胞壁阻碍,可浸出的物质较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杀青:取茶鲜叶进行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结束后失重率为35~37%;
(2)揉捻,得揉捻叶;
(3)加入外源酶: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08~0.12L含有纤维素酶30ku±20u,果胶酶300u±2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10min;
(4)干燥:进行干燥工序,使含水率降为4~6%,即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为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1L含有纤维素酶30ku,果胶酶300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揉捻工序为先空揉4.5~5.5min,轻压1.5~2.5min,再中压2~3min,最后重压5~7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然后再次轻压1.5~2.5min,再中压2~3min,最后重压5~7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揉捻叶成条率≥85%,细胞破损率达45~65%后,进行解块筛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的干燥工序为先将揉捻叶在105~115℃下烘干至含水量为20~40%,摊凉至室温后进行辉锅,下锅锅温为95~105℃,出锅前温度降到60~6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冷溶型绿茶。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方法新颖、采用加酶处理技术,可破坏细胞的细胞壁,提高细胞内含物的浸出率,从而达到在低温条件下冲泡茶叶的目的;
(2)本发明所得冷溶型绿茶汤色嫩绿、清澈明亮,且能长时间保持汤色不变;滋味醇和、鲜爽;可以保留大部分维生素;茶汤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3)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以及酶液添加的量、酶的种类及浓度,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冷溶型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本发明所制得冷溶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多酚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儿茶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可溶性含量均高于传统制法的绿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不能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鲜叶:在春季茶叶生产季节,气温介于13~23℃的晴天12:00~13:00之间采摘适制品种的一芽二三叶,及时送至茶厂,在运送的过程中保持茶叶的松散透气放置,以防积热;
(2)杀青:取茶鲜叶2~3斤,投入口径为70cm左右,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锅温在200℃,以手背平锅口感到很烫手时即可,杀青结束后茶叶失重率为35%;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透,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当叶子失去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茎梗柔软,且有粘手的感觉,青草气味消失,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可迅速出锅,及时摊凉,以免变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熏蒸袋泡茶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复合口味的彩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