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股骨转子间骨折用钢丝引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890.2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储小兵;刘福存;童培建;陈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8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转子 骨折 钢丝 引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用钢丝引导器。
背景技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股骨小转子之间的骨折,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尤见于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特点为粉碎骨折多、骨质疏松。
临床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包括各种内固定手术或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然而粉碎的转子间骨折需要对骨折块进行附加固定,以避免内固定或者人工关节手术后由于失去转子部骨的支持导致失败,技术上可以选用螺钉、钢丝、钛缆等方法,但以钢丝或钛缆捆扎的固定效果最可靠。
钢丝或钛缆需要绕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周径方能实施捆扎,现有技术是在盲视下依靠手术钳送引或者使用导丝钩导引来达到此目的,由于在骨折端有大量的肌肉和关节囊组织附着,需要通过剥离肌肉和关节囊组织,将钢丝绕过骨折端进行环扎固定,需要大切口显露,操作困难,且对组织损伤较大,无法实现微创导引钢丝或钛缆并且临时辅助固定骨折的功能,
例如专利号为200620080153.2中公布的骨科钢丝引导器,可以引导钢丝环扎劈裂骨折块,但在实际使用时,钢丝拉线不是十分方便,且没有设置夹持固定结构来辅助手术操作来保证较好的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骨折用钢丝引导器使用不便且效果不是很好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股骨转子间骨折用钢丝引导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股骨转子间骨折用钢丝引导器,手柄、主引导管和副引导管,所述的手柄上设有供主引导管插入的第一插孔和供副引导管插入的第二插孔,所述的主引导管的近端与手柄连接,副引导管的近端与手柄插接,所述的主引导管的远端呈弯钩状套钩小转子骨折块,所述的主引导管的远端和副引导管的远端连接,形成引导钢丝绕过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内侧的折弯通道;
所述的副引导管通过连接其上的插管与第二插孔连接,插管连接手柄的长度和角度适应于所述的主引导管的远端和副引导管的远端的连接;
所述的主引导管的一侧设有供钢丝顶出部件穿过的孔,另一侧开有容许钢丝脱出的缝隙;
所述的手柄还连接一个顶推机构,顶推机构包括一个插入手柄的推杆,推杆尾端设有与手柄螺接的螺杆,所述的推杆头端设有顶推大转子后外侧骨面的推挤垫;所述的主引导管的远端与所述的推挤垫配合固定骨折部位。
在钢丝脱出副引导管并移出副引导管之后,所述的顶推机构的推杆插入所述的第二插孔。
所述的手柄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沿手柄的长度方向,所述的 主引导管和副引导管相互平行。
所述的副引导管上的插管呈U字形,所述插管的一端与第二通孔连接,另一端与副引导管联通并在弯折处设有钢丝出口。
所述的螺杆上装有手动旋钮,所述旋钮的螺杆前端设有凸柱,所述推进杆末端设有与所述凸柱形成榫卯结构的插槽;所述凸柱的前端设有环绕所述凸柱的环状卡槽,所述推进杆上设有可插入所述环状卡槽的挡销。
所述手柄的两侧设有防滑面。
为保存股骨转子间骨量,维持转子部骨的支持作用,需要附加钢丝或钛缆捆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粉碎骨折块,增加骨折固定强度。通过髋关节外侧微创小切口技术,利用引导管、推进杆的分步操作,即可实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大主要骨折块——小转子骨折块和大转子后外侧骨折块的临时复位、固定和导引金属线缆捆扎,手术操作简便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中医院,未经浙江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用洗液组方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擀面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