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1227.4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洪胜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542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心,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现有的接触器在长期工作下,吸合时会产生火花、容易氧化、容易损坏,使得接触器的触点不可永久使用,极大的缩短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103227U,授权公告日2013年7月31日,公开了一种带防尘盖的接触器,接触器上设有通孔,防尘盖的盖板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挡板、第一、第二、第三腔体、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 其中第二腔体的三个相邻侧壁依次为第一挡板、第三挡板、第二挡板,在第二腔体的第四侧设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成上大下小形状,在第三挡板顶部设有限位筋板;第一定位筋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二定位筋位于第三腔体内,接触器上设有第一和第二凹坑、第一和第二卡接件;第一、第二定位筋分别抵在第一、第二凹坑的坑壁上,限位筋板插入接触器的第一卡接件,卡接凸起卡入接触器的第二卡接件。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该接触器在长期工作之后,接触器的触点吸合时会容易产生火花,同时导致接触器的触点容易氧化以及容易损坏,使得接触器的触点不可永久使用,极大的缩短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包括绝缘外壳、下定铁芯、上动铁芯、下杠杆机构和上杠杆机构,所述的下定铁芯、下定铁芯、上动铁芯、下杠杆机构和上杠杆机构均安装在绝缘外壳的内部,所述的下定铁芯安装在绝缘外壳的内腔底部,所述的下定铁芯上设有线圈,所述的上动铁芯安装在下杠杆机构上,所述下定铁芯设有线圈处的一端上设有回位铁芯弹簧,所述的下定铁芯通过回位铁芯弹簧与上动铁芯连接,所述的上杠杆机构和下杠杆机构连接,所述的上杠杆机构上设有上触点,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腔上设有与上触点相对应的下触点,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设有若干用于连接上触点和下触点的触点引线接头,所述绝缘外壳的顶端上设有注油孔。
该接触器当线圈通电时,由于线圈置于下定铁芯上,故而下定铁芯产生磁场来吸和上动铁芯,上动铁芯动作带动下杠杆机构,而上杠杆机构和下杠杆机构连接,在下杠杆机构运动的时候同时上杠杆机构动作,故而上杠杆机构上的上触点与绝缘外壳上的下触点闭合;当线圈失电时,通过回位铁芯弹簧的作用,使得上动铁芯跟下定铁芯分离,从而通过下杠杆机构和上杠杆机构的联动,使得上触点与下触点断开。该接触器通过注油孔往该绝缘外壳的内腔中注入绝缘油,使得整个接触器在绝缘油长期润滑的状态下工作,上触点和下触点吸合时不会产生火花,安全性能高,故而上触点和下触点就不容易发生氧化,同时也不容易损坏,可靠性好,使接触器的上触点和下触点可以永久使用,与普通接触器相比较,极大的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腔底部设有用于安装下定铁芯的基座,所述下定铁芯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的线圈安装在下定铁芯的一端,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线圈引线接头,所述的线圈引线接头连接线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洪胜,未经黄洪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IP核测试外壳扫描链的优化方法
- 下一篇:接触器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