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1673.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3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宽;宋芳苹;赵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分散 液晶 透光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有一个驱动电源与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两个输入电极电连接;交变电压正半周开始时,令晶体管T1导通、令晶体管T4导通、令晶体管T2、T3截止;交变电压正半周到达0.25-97.75毫秒时刻,令晶体管T1截止、令晶体管T2导通;令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交变电压负半周开始时,令晶体管T4截止、令晶体管T3导通;交变电压负半周到达0.25-97.75毫秒时刻,令晶体管T4导通、令晶体管T3截止;令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本发明通过控制负载放电的措施控制PDLC的透光度,能实现多级透光度的调节,并且节电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该调节方法是在交变电压正半周结束前的一段时刻和负半周结束前的一段时刻控制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通过负载放电的措施调节PDLC的透光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87767.1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驱动方法, 有一个驱动电源与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两个输入电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源施加在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输入电极上的电压波形为矩形波,该矩形波的前、后沿要快速变化,其上升、下降时间应远小于所述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开启和关闭的响应时间。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亦称PDLC)是容性负载,当施加在容性负载上的电压反向时,反向电流中的一部分电荷需要先抵消掉容性负载上的原有正向电荷后才能反向充电继续驱动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电耗较高,并且现有技术中的PDLC的透光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用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本发明是在交变电压正半周结束前的一段时刻控制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在交变电压负半周结束前的一段时刻控制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通过负载放电的措施调节PDLC的透光度,并且能产生一定的节电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透光度的调节方法,有一个驱动电源与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两个输入电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源包括矩形波发生电路、驱动级、双臂桥式推挽输出电路;所述双臂桥式推挽输出电路包括四个场效应晶体管;其中的晶体管T1漏极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晶体管T1源极与晶体管T2漏极电连接, 所述晶体管T2源极接电源地;其中的晶体管T3漏极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晶体管T3源极与晶体管T4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4源极接电源地;晶体管T1源极与晶体管T2漏极之间的输出节点与所述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一个输入电极电连接,晶体管T3源极与晶体管T4漏极之间的输出节点与所述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的另一个输入电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级的四路对应的输出分别施加在所述晶体管T1、T2、T3及 T4的栅极、源极;所述的驱动电源施加在所述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输入电极上的电压是正负交替变化的矩形波电压即交变电压,所述的交变电压的频率是5-80赫兹;
当所述的交变电压正半周开始时,令晶体管T1导通、令晶体管T4导通、令晶体管T2、T3截止;
所述的交变电压正半周到达0.25-97.75毫秒时刻,令晶体管T1截止、令晶体管T2导通;令所述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
当所述的交变电压负半周开始时,令晶体管T4截止、令晶体管T3导通;
所述的交变电压负半周到达0.25-97.75毫秒时刻,令晶体管T4导通、令晶体管T3截止;令所述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放电;
所述驱动电源按照上述过程依次循环驱动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膜运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控制负载(PDLC)放电的措施调节PDLC的透光度,能实现多级透光度的调节(即调节透过率)。
2、本发明通过单片机程序的设置,能够实现PDLC的节能模式、多级透光度模式、普通模式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众智同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众智同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