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21876.4 | 申请日: | 2014-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民;刁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立晓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左右 同轴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的车架总成左右纵梁同轴度的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车架生产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的车架是整车最关键的总成之一。它既是发动机、驾驶室、车桥、前后板簧、油箱、电瓶箱等总成装配基准,又是垂直方向的弯曲应力和紧急制动出现的扭曲应力的承载体,俗称“钢铁脊梁”。整车的结构以及运行中受力状态决定了车架总成要具有精确的形位精度和高度的质量可靠性。但是,车架总成自身集左右纵梁、横梁总成于一体,由若干冲焊件、铆焊件组合在一起,其中的应力、累计误差以及变形等因素影响了车架总成整体质量。
为提升质量,重型卡车在车架装配时一般使用装合胎具,在胎具上装配时可以通过胎具对车架总成左右纵梁进行强制校正,保证精度要求。但车架总成下线后,由于铆焊件的回弹、左右纵梁的内应力释放等因素,造成下线后的车架总成同轴度出现微小变化,需要对下线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进行抽检和跟踪,以保证车架总成的质量指标。但传统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对车架总成的同轴度无法进行检测。因此,对于下线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进行抽检和跟踪,一直是本行业中期待解决而又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与左、右纵梁被测点固定连接的激光器和激光靶,通过测量激光器的着靶点位,检测出左、右纵梁的同轴度状况。
一种汽车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由发射单元和显示单元两部分组成。
发射单元由磁力座和固定在磁力座上的激光发射器组成。
激光发射器的激光束与磁力座的轴线重合。
磁力座上面有与测量定位销连接的销孔。
销孔的轴与磁力座的轴线重合。
显示单元由磁力座和固定在磁力座上的激光显示盘组成。
激光显示盘上有以激光显示盘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刻度。
激光显示盘的中心与磁力座的中心同心。
磁力座上面有与测量定位销连接的销孔。
销孔的轴与磁力座的轴线重合。
本检测装置使用时,将发射单元与车架右纵梁需检测的孔位用标准测量定位销定位后,用磁力座吸附夹紧,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射线,显示单元与左纵梁对应的孔位也用测量定位销定位,磁力座吸附后,根据激光射线照射到激光显示盘的位置,记录前后的偏差。方便、快捷,仅需1人即可操作。同时,不受纵梁长度、高度和环境的影响,随时均可测量,便于后工序装配的问题分析。同时,A1尺寸的标准定位销可根据被测量孔径的大小进行更换,适应于不同孔径的测量。
综上所述,一种汽车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
在左、右纵梁的被测孔中安放测量定位销,测量定位销分别与发射单元和显示单元的磁力座的销孔配合,将发射单元和显示单元定位在左、右纵梁的被测孔上;
发射单元向显示单元发出激光束,在显示单元的激光显示盘上形成光点;
测量光点与激光显示盘中心的距离,得到左右纵梁同轴度的结果。
本发明能方便有效的使车架总成左、右纵梁的同轴度检测得到了实现,且针对不同孔径的检测可通过更换件测量定位销来实现,达到通用性,减少了人力、物力,保证整车的装配工艺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量定位销,2-磁力座,3-激光显示盘,4-激光发射器,5-磁力座,6-测量定位销,7-左纵梁,8-右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说明。
一种汽车车架左、右纵梁同轴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由发射单元和显示单元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发射单元由磁力座5和固定在磁力座上的激光发射器4组成;
所述的显示单元由磁力座2和固定在磁力座上的激光显示盘3组成。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4的激光束与磁力座5的轴线重合。
所述的磁力座5上面有与测量定位销6连接的销孔。
所述的销孔的轴与磁力座的轴线重合。
所述的激光显示盘3上有以激光显示盘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刻度。
所述的激光显示盘3的中心与磁力座2的中心同心。
所述的磁力座2上面有与测量定位销1连接的销孔。
所述的销孔的轴与磁力座的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与光共同警示的双端保护电源
- 下一篇:一种三相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