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触控膜电路板及软件不再区分base和side的布局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1924.X | 申请日: | 2014-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4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触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73 | 分类号: | 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触控膜 电路板 软件 不再 区分 base side 布局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在智能手机端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类已经养成了触控的习惯,触控技术正逐步向大尺寸方向发展,两种主流大尺寸触控技术已经商用。
以日本为代表的铜导线(或者其他金属导线)印刷技术,另外一种是银粒子(或者其他导通性金属粒子)打印技术。这些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以金属粒子作为原料,极低的阻值,极细的导线,达到纳米级,人眼几乎看不到。
在触控膜的可触控区域上,横轴和纵轴分布着检测手指触控的导线,导线最终通过FPC连接至电路板,以图1为例,side布局,横向为长边,有36根导线作为检测器,纵向为短边,FPC甩尾在纵向,有20根导线。导线连接到FPC的分布方式为:上部18根,检测横向,中部20根,检测纵向,下部18根,检测横向,软件层获取的数据就对应这分布方式。图2为base布局,可以看到FPC甩尾在长边处,同样的甩尾方式,就变成了上部10根导线测量短边,中部36根导线测量长边,下部10根导线测量短边。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base和side两种布局,需要在软件层进行选择(或者硬件电路板上进行管理),才可以把他们从采集上来的数据整合处理,因为side采集到的数据的分布方式为18-20-18,而base采集到的数据的分布方式为10-36-10。这样需要管理两套软件和硬件的代码(或者是需要用户根据自己得到的触控膜在软件上选择),这增加了产品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使得无论base还是side布局,他们连接到FPC的分布模式是一模一样的,这使得软件和硬件驱动代码不再需要区分触控膜的不同,屏蔽了底层的差异,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也增加了用户体验。
无论是base的布局还是side的布局,在走线上,把长边(36根导线检测器),统一连接至FPC上端,把短边(20根导线检测器),统一连接至FPC下端,这样电路板采集到的数据一律为36-20的分布模式,不再区分base还是side的布局。
实现结合特定工艺:包括纳米导线,铜导线,银导线等微导线作为传感器,结合打印技术,印刷技术及其他导线铺设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side布局,导线连接至FPC的分布模式为18-20-18,中间20根导线检测短边,上面18根加上下面18根,总共36根导线检测长边。
图2是base布局,导线连接至FPC的分布模式为10-36-10,中间36根导线检测长边,上面10根加上下面10根,总共20根导线检测短边。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触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触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机专用新型电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磨辊堆焊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