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隧道窑保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2236.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牟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渝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4 | 分类号: | F27B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隧道窑 保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移动式隧道窑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建材、陶瓷、耐火工业应用较多的现代化工业窑炉,是一种连续生产的热工设备。一般烧结砖隧道窑的烧结温度在950℃-1050℃之间,属于低温隧道窑,并且大都是窑车式隧道窑。
“移动式隧道窑”是我国烧砖窑炉中的新生事物,它兼有隧道窑和轮窑两种窑型的优点,具有造价低廉、设计灵活的特点。“移动式隧道窑”的最突出特点是砖坯不动,窑体移动。 “移动式隧道窑”的窑体沿直径60~80米的环形轨道运行,窑体从前至后设有预热段、焙烧段、保温段和冷却段,总长约100~120m。在环形轨道上,窑体以每日70-120米的速度前移,前端“纳入”砖坯,后端“吐出”成品砖,依次完成:码坯→干燥→预热→焙烧→保温→冷却→出砖的全过程。
砖瓦行业尽管是利用工业废弃物特别是可燃废弃物最多的行业,但毕竟又是一个以窑炉生产方式生产烧结制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加上砖瓦产品产量巨大.因此能源消耗总量不可小视,节能减排潜力很大,任务很重。
专利文献(公告号:CN 202420153 U,申请日:2011.11.19)公布了一种高效组合式隧道窑设备,所述隧道窑体包括钢结构框架组件、外壁板和保温耐热层,窑炉炉体由一张外壁板组成,通过钢结构框架组件里侧安装保温耐热层(硅酸铝板和耐高温石材)来实现保温的功能。由于窑炉焙烧段的温度在一千度左右,采用对比文件的保温结构测试,窑炉炉体外表面还是有较高的温度(70℃左右),造成保温效果不好,热能损耗大,不利于窑炉的正常运行,影响工作环境及操作工人的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保温效果不好、耗能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保温效果和降低热能损耗的移动式隧道窑保温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隧道窑保温结构,包括隧道窑体,所述隧道窑体的炉壁设有复合板,该复合板由衬套固定并隔开的内壁板和外壁板构成,复合板四周均密封,形成空腔,内壁板靠隧道窑体里侧固定有耐火保温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复合板四周密封,内壁板和外壁板被衬套隔开一定距离形成空腔,复合板的空腔充满不流动空气(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0.03W/m·K),形成一道保温层。窑炉内的热量在通过耐火保温层、复合板保温层后,传导到窑炉炉体外表的热量大大减少,达到了保温效果,这样既保护了窑炉结构不受高温影响,又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来说,为了防止外壁板长期受高温导致变形,同时为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外壁板外侧上设有支撑槽钢。
进一步来说,考虑到受力均衡,结构简单,可以选用井字形结构的支撑槽钢。
进一步来说,为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耐火保温层采用复合层,该复合层选用耐火保温纤维层、耐火砖层、岩棉层、珍珠岩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来说,为了提高保温的效果,内壁板厚度3~8mm,外壁板厚度2~6mm,内壁板与外壁板隔开距离30~50mm。内壁板、外壁板的厚度应该适宜,厚度设置过厚会增加材料成本,厚度设置太薄会不利于保温效果。内壁板与外壁板隔开距离也应该适宜,距离太大会增加窑体的占地体积,增加材料成本,距离太小保温效果较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式隧道窑体设备,包括多个移动式隧道窑体保温结构,复合板左右两侧固定安装结构立柱,上下端分别安装结构上梁和结构下梁,其中结构立柱和结构下梁均采用H型钢。H型钢的结构立柱在不过分增加窑体重量的情况下有利于连接固定相邻的复合板,结构下梁有利于安装行走机构,这样连接形成的不同长度的隧道窑体设备可满足不同生产要求。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这种保温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速,具有很大的节能及环保优势,提高了保温效果,降低了能耗,有利于窑炉的正常运行、不会影响工作环境及操作工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改进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渝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渝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2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机组用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体式水箱换热系统及其充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