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4230.1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明;冯力强;罗崇德;马云龙;张福彪;魏宏亮;胡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甘肃建投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后浇带 超前 止水 混凝土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住宅及公共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设计有裙楼时,由于主楼和裙楼的荷载和刚度差异较大,通常会造成基础内力和基底反力变化较大,从而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这种差异沉降将引起较大的剪力和弯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底板的开裂漏水甚至更大的破坏。为了解决沉降差异问题,通常在主楼和裙楼之间设置变形缝或沉降后浇带。
首先,后浇带的设置将增加施工工作量,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后浇带施工涉及到二次作业,不仅实际上增加了施工工艺的复杂性,而且也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费用。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寸土寸金,高层建筑愈来愈多,高层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基坑开挖时涌水涌砂现象,都要进行降水,但由此引起周围地下水位降低导致邻近建筑开裂、地表沉陷现象时有发生,而提前停止降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述事故发生的概率。
另外,现有的后浇带设计为柔性连接,温度后浇带变形后两个月封闭,沉降后浇带要在高层结构封顶待结构整体沉降稳定后方可封闭。凡有地下水的工程,必须先进行降水方可做基础施工,且降水必须持续到沉降后浇带封闭后,才可停止降水。所以每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降水时间漫长,导致降水成本费用较高。因此针对以上所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可靠安全,易于施工操作,提前后续施工工序,加快设备安装及施工进度的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操作、提前后续施工工序、加快设备安装及施工进度,并且节省降水费用,减少工程成本,节能减排、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包括持力层106,设置在持力层106上方的混凝土垫层105,基坑上设置的筏板1,内部设有倒梯形加强区受力钢筋11,设置在筏板1内侧的沉降后浇带4及沉降后浇带4下方的倒梯形加强区5,筏板1下方、倒梯形加强区5上方为混凝土加强浇筑区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筏板1内部为筏板混凝土浇筑区101,筏板混凝土浇筑区101外侧分别设有筏板1的下部受力钢筋Ⅰ2及筏板1的上部受力钢筋Ⅱ3,受力钢筋Ⅱ3上方为混凝土表面Ⅰ103,受力钢筋Ⅰ2下方为混凝土表面Ⅱ104;所述的筏板混凝土浇筑区101下方设有倒梯形加强区5,倒梯形加强区5下侧设有防水层10;所述的混凝土表面Ⅰ103上方设有高层区6,低层区7,且高层区6与低层区7之间设有沉降后浇带4,所述的低层区7右下侧,沉降后浇带4左下侧的筏板1下部的受力钢筋Ⅰ2处设有抗裂加强构造钢筋8,高层区6、低层区7中间设置的沉降后浇带4厚度中间部位安装止水钢板9。
进一步,所述的沉降后浇带4为底部封闭的槽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高层区6、低层区7高度差异较大时,对筏板1的沉降后浇带4下部必须处理。
进一步,所述的高层区6为50m及以上高层建筑,其筏板1的沉降后浇带4下部必须处理。
进一步,所述的沉降后浇带4外侧,在停止降水后基坑回填之前,需用预制混凝土板外贴SBS防水卷材做半封闭防水处理。
进一步,所述的止水钢板9凹面为迎水面。
本发明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筏板1、沉降后浇带4底部向下挖深H,然后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一层素混凝土垫层,一层SBS卷材、一层混凝土保护层一层SBS卷材,在倒梯形加强区5下部形成折线形通长防水层10。
②绑扎形成槽型沉降后浇带4的构造钢筋。
③绑扎混凝土加强浇筑区102的钢筋。
④在槽型沉降后浇带4低层区绑扎抗裂加强构造钢筋8。
⑤在沉降后浇带4的筏板1厚度中间部位安装止水钢板9。
⑥绑扎筏板1下部受力钢筋Ⅰ2,支设沉降后浇带4一次性侧模。
⑦上述的施工工程隐蔽验收,沉降后浇带4两侧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并做好养护。
其中,所述的高层区6的建筑物的高度<50m时,步骤1的筏板1、沉降后浇带4底部的倒梯形加强区5向下挖深的H为零。
其中,所述的50m≤高层区6的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步骤1的筏板1、沉降后浇带4底部的倒梯形加强区5向下挖深的H为3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甘肃建投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甘肃建投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生间同层排水构造
- 下一篇:一种整体式预应力加筋挡土墙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