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急冷及空气预热组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4505.1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虞荣松;仇志国;李红建;高来顺;沈尤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陈君伟 |
地址: | 2252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预热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急冷及空气预热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些工业废气通常温度都很高,例如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锅炉、高炉,它们的烟气温度一般在二、三百度,有的甚至更高,这些排散到大气中的高温废气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目前高温废气快速冷却及余热利用装置,一般为分体装置,结构尺寸大,占地面大,并且废热的回收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并且换热效率较高的急冷及空气预热组合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急冷及空气预热组合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壳体设置有高温废气进口和高温废气出口,壳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空气换热管和横向布置的冷却水循环管,热空气换热管和冷却水循环管均为由多个并列连通设置的U形管组成的盘管,空气换热管的空气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空气换热管的空气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冷却水循环管的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冷却水循环管的冷却水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壳体的高温废气进口设置在热空气换热管的空气出口一侧,壳体的高温废气出口设置在冷却水循环管的冷却水进口一侧;空气换热管与冷却水换热管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热空气换热管和冷却水循环管的U形管的U形槽内均设置有导流板,热空气换热管开口向上的U形管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的上端与壳体固定连接,热空气换热管开口向下的U形管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的下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冷却水循环管开口朝向壳体一侧的U形管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冷却水循环管开口朝向隔板一侧的U形管内的导流板与隔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利用空气换热管和冷却水循环管实现余热利用和废气快冷,结构精巧紧凑,减小了占地面积。
本发明的空气换热管和冷却水循环管之间设置有迷宫箱式结构的导流板,延长了烟气与冷却水循环管和空气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使得冷却效果更好,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封闭的壳体1,壳体1设置有高温废气进口2和高温废气出口3,壳体1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空气换热管4和横向布置的冷却水循环管5,热空气换热管4和冷却水循环管5均为由多个并列连通设置的U形管6组成的盘管,空气换热管4的空气进口7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空气换热管4的空气出口8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冷却水循环管5的冷却水进口9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冷却水循环管5的冷却水出口10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壳体1的高温废气进口2设置在热空气换热管4的空气出口8一侧,壳体1的高温废气出口3设置在冷却水循环管5的冷却水进口9一侧。
空气换热管4与冷却水换热管5之间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热空气换热管4和冷却水循环管5的U形管6的U形槽内均设置有导流板12,热空气换热管4开口向上的U形管6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12的上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热空气换热管4开口向下的U形管6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12的下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冷却水循环管5开口朝向壳体1一侧的U形管6的U形槽内的导流板12与壳体1固定连接,冷却水循环管5开口朝向隔板11一侧的U形管6内的导流板12与隔板1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