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手机信号屏蔽的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4803.0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3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瑞坦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机信号 屏蔽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信号屏蔽的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通讯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手机、wifi等。
但是,这这种通讯的便利性也有不利的一面,像一把双刃剑,会给我们的某些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在某些需要对通讯设备进行管控的场所,如:涉密会场、重要会议、缉毒及技术行动等秘密侦查、公安刑侦、检察院等司法取证、现场执法部门等,通讯设备信号屏蔽袋也因运而生。
当前行业内使用的手机屏蔽袋的开口处多采用翻盖式,翻盖层与屏蔽层需要紧密贴合才能避免手机信号通过空隙,达到完全屏蔽的效果;当前行业内为了达到翻盖层与屏蔽层的完全密封,采用的结构复杂,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手机信号屏蔽的容器,开口处密封结构简单、易实现,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机信号屏蔽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电磁信号屏蔽层和附着层,电磁信号屏蔽层位于附着层的内侧,容器本体由一张包括电磁信号屏蔽层和附着层的膜材料折叠、粘接而成;容器本体的底边为膜材料的对折线,容器本体的两侧边的电磁信号屏蔽层通过导电材料粘接、密封,容器本体的两侧边的附着层通过热压熔接,电磁信号屏蔽层的宽度小于附着层的宽度;容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均包括电磁信号屏蔽层和附着层;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下部设置第一翻折线和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线位于第二翻折线的上部;容器本体的一外侧的第二翻折线的下部设置第一封口处,容器本体的另一外侧的第一翻折线的上部设置第二封口处;第一翻折线与第二翻折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翻折线与开口端的距离;封口时,第一翻折线上部的容器本体沿第一翻折线向第一封口处所在的一侧翻折,然后,沿第二翻折线翻折,第一封口处与第二封口处粘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翻折线,第三翻折线设置于容器本体的第二翻折线的下部,第三翻折线与第二翻折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翻折线与第二翻折线之间的距离;第三翻折线的下部设置第三封口处,容器本体的第一翻折线与第二翻折线之间的部分设置第四封口处,第三封口处与第一封口处同位于容器本体的同一侧,第四封口处与第二封口处同位于容器本体的另一侧;封口时,第一封口处与第二封口处粘接后,沿第三翻折线翻折,第三封口处与第四封口处粘接。
优选的,电磁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附着层为PET层,铝箔层与PET层吻合。
优选的,电磁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附着层为第一PE膜层和PET层,铝箔层、第一PE膜层和PET层依次叠层设置;铝箔层的宽度小于第一PE膜层的宽度,第一PE膜层的两侧边无铝箔层覆盖,第一PE膜层与PET层吻合。
优选的,电磁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附着层包括第一PE膜层和PET层,容器本体还包括第二PE膜层,第二PE膜层、铝箔层、第一PE膜层和PET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
优选的,容器本体由一张膜材料折叠、粘接而成,膜材料包括第二PE膜层、铝箔层、第一PE膜层和PET层,第二PE膜层、铝箔层、第一PE膜层和PET层依次叠层设置;容器本体的底边为膜材料的对折线,第二PE膜层的宽度小于铝箔层的宽度,铝箔层的两侧边无第二PE膜层覆盖;铝箔层的宽度小于第一PE膜层,第一PE膜层的两侧边无铝箔层覆盖;第一PE膜层的宽度不大于PET层的宽度,第一PE膜层完全附着于PET层;膜材料沿对折线对折后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两侧的第二PE膜层相互热压结,容纳空间两侧的第一PE膜层相互热压结,容纳空间两侧的铝箔层紧密贴合。
优选的,第一封口处与第二封口处粘接采用的粘接结构为热压压结结构、压力敏感粘和胶带粘接结构、粘扣片粘接结构或易拉扣扣接结构;第三封口处与第四封口处粘接采用的粘接结构为热压压结结构、压力敏感粘和胶带粘接结构、粘扣片粘接结构或易拉扣扣接结构。
压力敏感粘为双面胶等压力敏感的粘接材料。
优选的,电磁信号屏蔽层为微波吸收层、金属层或导电非金属材料。
优选的,电磁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铝箔层与附着层压结为一体,铝箔层的压结面设置微型凹坑,微型凹坑的周长小于手机收发信号的波长的1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瑞坦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瑞坦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