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雷绝缘子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6398.6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查阿六;陆育青;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闪联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H01C7/12;H02H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3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绝缘子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子的改进,特指一种具有防雷功能,且当遇到雷击,产生过电压时,可通过放电或脱落来达到自我保护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
背景技术
绝缘子用来将导线固定在电杆上,并使导线与电杆绝缘。因此对绝缘子既要求具有一定的电气绝缘强度,又要求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现有技术中,绝缘子,包含绝缘子本体、外护套;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座;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外护套包裹住绝缘子本体;所述底座用于将绝缘子本体固定在电杆上;所述第一电极座用于连接导线;这种绝缘子的防雷性能差,遇到雷击时,容易被烧毁;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具有防雷功能,且当遇到雷击,产生过电压时,可通过放电或脱落来达到自我保护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防雷功能,且当遇到雷击,产生过电压时,可通过放电或脱落来达到自我保护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雷绝缘子保护器,包含绝缘子本体、外护套;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间隔地设置有阀片;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座;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座;所述外护套包裹住绝缘子本体、第二电极座;所述外护套的下端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第二电极座之间设置有绝缘块;所述底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螺钉,用于将绝缘子本体固定在电杆上;所述第一电极座用于连接导线;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有导电块;所述第二电极座的侧部连接有放电柱;所述放电柱与导电块位于外护套的同侧。
优选的,所述放电柱的末端设置有热爆式脱离器;所述热爆式脱离器与导电块的最小距离为65毫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中部的通孔内间隔地设置有阀片可用来防雷,同时,当收到雷击而获得过电压时,可以从放电柱和导电块之间释放,从而防止被烧毁;更进一步,所述放电柱的末端设置有热爆式脱离器,当过电压过大时,热爆式脱离器会通过电路直接接地,从而可以释放因雷击而获得的过压能量,防止被烧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电极座;2、绝缘子本体;3、阀片;4、第二电机座;5、绝缘块;6、底座;7、导电块;8、放电柱;9、热爆式脱离器;10、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雷绝缘子保护器,包含绝缘子本体2、外护套10;所述绝缘子本体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间隔地设置有阀片3;所述绝缘子本体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座1;所述绝缘子本体2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座4;所述外护套10包裹住绝缘子本体2、第二电极座4;所述外护套10的下端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与第二电极座4之间设置有绝缘块5;所述底座6的下端部上设置有螺钉(未标出),用于将绝缘子本体2固定在电杆上;所述第一电极座1用于连接导线;所述底座6的侧部设置有导电块7;所述第二电极座4的侧部连接有放电柱8;所述放电柱8与导电块7位于外护套10的同侧;所述放电柱8的末端设置有热爆式脱离器9;所述热爆式脱离器9与导电块7的最小距离为65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防雷绝缘子保护器在使用时,所述绝缘子本体的中部的通孔内间隔地设置有阀片可用来防雷,同时,当收到雷击而获得过电压时,可以从放电柱和导电块之间释放,从而防止被烧毁;更进一步,所述放电柱的末端设置有热爆式脱离器,当过电压过大时,热爆式脱离器会通过电路直接接地,从而可以释放因雷击而获得的过压能量,防止被烧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闪联高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闪联高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6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保护剂溶液处理生物组织在线监测并控制装置
- 下一篇:接地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