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缝管以及使用了该开缝管的导丝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26501.7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1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金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缝管 以及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治疗或检查为目的而插入到体腔内的医疗器具所使用的开缝管、以及使用了该开缝管的导丝。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为了治疗或检查而插入到血管、消化管、尿管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来使用的医疗器具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医疗器具。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医疗器具,即、具备在管状部件上以螺旋状形成有多个切口而成的海波管。设置在管状部件上的多个槽中的一部分槽由相对于管状部件的轴线呈锐角地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大致正交地连续设置的第二部分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19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存在下述情况,即、在导丝等医疗器具进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时,即使操作者使导丝的基端侧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双方旋转的同时进行向内部深处侧推入的操作,导丝的前端也无法充分地行进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内部。这被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将导丝沿轴向推入时,用于使其前端侧适当地进入到内部深处的推入转矩的传递性未充分地发挥作用。
即使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医疗器具中,也难以确保充分的推入转矩的传递性,在这方面依然具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提出的方案,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双方的旋转都能够容易地确保充分的推入转矩的传递性的开缝管以及使用了该开缝管的导丝。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开缝管以及使用了该开缝管的导丝具有如下特征。
本发明的方案1的开缝管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狭缝,其沿长度方向设置成螺旋状,并且以隔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被跨接部分割;以及第二狭缝,其沿长度方向设置成螺旋状,且以横切上述跨接部并相对于上述第一狭缝倾斜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狭缝与上述第二狭缝以相对于轴线为线对称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跨接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沿轴线连接成直线状。
本发明的方案4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狭缝的宽度及上述第二狭缝的宽度从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大。
本发明的方案5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狭缝的间距及上述第二狭缝的间距从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小。
本发明的方案6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剖面形状为大致正圆。
本发明的方案7是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和覆盖该芯轴的前端部的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
本发明的方案8是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覆盖该芯轴的前端部的线圈体、以及容纳在该线圈体的内部且覆盖上述芯轴的前端部的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方案1的开缝管具备:沿长度方向设置成螺旋状且隔有规定间隔地被跨接部分割的第一狭缝;以及沿长度方向设置成螺旋状且以横切跨接部并相对于第一狭缝倾斜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狭缝。由此,在开缝管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设有Z卷(右螺纹卷)的狭缝和S卷(左螺纹卷)的狭缝这双方。
其结果,例如在使该开缝管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插入到血管内部的情况下,以邻接的右螺纹卷的狭缝间的间隔缩小的方式被压缩,此时产生的应力作用于推入方向。由此,能够提高推入转矩的传递性,使前端侧适当地进入到血管的内部深处。
另一方面,在使该开缝管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推入到血管内部的情况下也同样,以邻接的左螺纹卷的狭缝间的间隔缩小的方式被压缩,此时产生的应力作用于推入方向。由此,能够提高推入转矩的传递性,使前端侧适当地进入到血管的内部深处。
即、在使开缝管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这双方旋转并将其前端侧向血管内部推入的情况下,在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这双方都得到同等优良的推入转矩的传递性。因此,例如开缝管向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内部的行进变得容易,提高操作性。
在方案2的开缝管中,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以相对于轴线为线对称的方式配置。由此,Z卷(右螺纹卷)的狭缝和S卷(左螺纹卷)的狭缝这双方对称且均匀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未经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6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和用于车辆的脚踏板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用眼控随动转向辅助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