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更换模头的秸秆蜂窝煤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6655.6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人;段建;蒋晓霞;蒋成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11/24 | 分类号: | B30B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更换 秸秆 蜂窝煤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利用,特指一种可更换模头的秸秆蜂窝煤成型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蜂窝煤以煤作为主要原料,并将其与粘土搅拌后压制而成;而煤作为一次性能源,成本高,且燃烧时烟尘大并排出有害气体;此外,传统的蜂窝煤还存在点火难,燃耗能效相对较低且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缺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多,但如何获得更多廉价的能源,降低生产的成本,成为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t左右,列世界之首,折合标准煤量3.53亿t,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更换模头的秸秆蜂窝煤成型机,以秸秆为基本原料制得具有一定密度的不同孔型的蜂窝煤状成型压块,可将现有的秸秆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可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也给开发新能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更换模头的秸秆蜂窝煤成型机,所述成型机包括皮带轮、轴套、轴承、螺旋轴、成型室、模芯座、模芯、模头及机架、电动机和皮带。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换模头的秸秆蜂窝煤成型机,其所有的部件均固定在机架上,在机架的一侧布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皮带与固定在螺旋轴上的皮带轮匹配连接;所述螺旋轴依次贯穿于皮带轮、轴承、轴套、预压筒和成型筒的内部,一直延伸到保型筒二分之一处的位置;所述进料斗设置在预压筒上方;成型过程从左到右依次经过所述预压筒、成型筒、保型筒和套筒,四者之间无缝衔接过渡;所述保型筒末端内嵌入固定设置有模芯座,所述模芯座由4根横梁组成,所述保型筒末端无缝连接有套筒;所述模芯固定在模芯座上,一直延伸到距套筒末端长度为整个套筒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模芯末端设置有螺纹用来与不同形状的模头配合连接,本机型以秸秆为基本原料制得具有一定密度的不同孔型的蜂窝煤状压块。具有加工制造简单,模头可更换等优点。
所述螺旋轴为两用轴即可作为物料推进器又能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如此设置,可减小成型机的体积与工作时的能耗,成型机成型效率更高。
所述进料斗设置在预压筒的上方,秸秆从进料斗喂入,由螺旋轴输送,先后经过所述预压筒、成型筒、保型筒和套筒,所述预压筒、成型筒、保型筒和套筒四者之间无缝衔接过渡,形成完整的成型室。
所述预压筒对松散状秸秆进行初步挤压,所述成型筒对初步成型的秸秆进一步挤压,密度增大,所述保型筒和套筒对基本成型的秸秆进行最终的挤压定型,形成具有一定致密性的蜂窝煤状秸秆成型压块。
所述模芯座以内嵌入形式固定在保型筒末端内;所述模芯座由4根长度不等的横梁组成,长横梁水平横放固定于保型筒上,次长横梁沿长横梁中心与其垂直固定,长度相等的2根短横梁固定于长横梁上,以次长横梁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所述模芯固定设置在模芯座上,一直延伸到距套筒末端长度为整个套筒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模芯末端设置有螺纹用来与不同形状的模头配合连接,挤压成不同孔型的蜂窝煤秸秆成型压块。
所述模芯为12根,12根模芯固定在模芯座上的方式为:外圈8根,内圈4根,长横梁上均匀布置有4根,两侧短横梁分别左右对称布置有2根,次长横梁上均匀布置有4根。
所述模头可根据需要更换为不同形状,不同形状的模头相对应可挤压成不同孔型的秸秆蜂窝煤成型压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有如下特点:
1、采用即可输料又能挤压的双用螺旋轴,即可减轻成型机的体积又能减小加工成本,而且功耗减小,也相应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2、采用开设有螺纹的模芯与不同形状的模头配合连接,能根据需求,挤压成不同孔型的秸秆蜂窝煤压块。
3、采用本发明秸秆成型机,实现了从秸秆到煤的成型工艺,节省能源,缓解能源压力,成为煤的很好的替代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主视结构剖面图。
附图3为图1中模芯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例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实例二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1、皮带轮 2、轴套 3、预压筒 4、螺旋轴 5、进料斗 6、成型筒 7、保型筒 8、模芯 9、螺旋齿 10、模芯座 11、模芯螺纹 12、长横梁 13、次长横梁 14、短横梁 15、模头 16、轴承 17、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6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面导湿和光致发光的双面纺织物
- 下一篇:一种自动热冲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