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8098.1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箐;郭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性 大肠杆菌 o157 h7 免疫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免疫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背景技术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肠道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可通过牛肉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鸡肉、蔬菜、水果、饮料、水等传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可引起肠炎,受感染病人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血便、腹痛、低热或不发热,约有10%的病人可发展成为溶血性尿毒症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且可对被感染病人的肠道、肝、脾、肾、淋巴、脑、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老人和儿童为高危人群,易发生溶血性尿毒症,死亡率高达3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肠炎列为新发传染病。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
目前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国标所规定的生化鉴定,其缺点是操作繁琐、检测周期较长,无法适应大量的样品筛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快速、准确、稳定的快速检测手段,但是检测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我国目前尚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可运用于检测实践的快速检测产品,该专利以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检测靶标,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涉及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试剂盒。
进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所述的试剂盒含有:
(a)固相载体,所述的固相载体上包被有作为捕捉抗体的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3A8F11B10E7,所述的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3A8F11B10E7由小鼠杂交瘤细胞系3A8F11B10E7,CGMCC No.8458产生;
(b)容器a,所述的容器a中装有作为检测抗体的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GS2-D3,所述的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GS2-D3由小鼠杂交瘤细胞系GS2-D3,CGMCC No.6610产生。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固相载体为酶标反应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检测抗体带有可检测的标记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可检测的标记物为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试剂盒还含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阳性对照为灭活的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液,所述的阴性对照为灭菌的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
本发明各个方面的细节将在随后的章节中得以详尽描述。通过下文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本发明的特点、目的和优势将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SDS-PAGE电泳图
Lane1:GS2-D3,Lane2:3A8F11B10E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的研究表明,以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纯化得到两株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即3A8F11B10E7,保藏号CGMCC No.8458和GS2-D3,保藏号CGMCC No.6610,上述两株单克隆抗体的抗体效价可达到1:100000,其能够特异性、高效地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合。以上述单克隆抗体3A8F11B10E7包被酶标反应板作为捕捉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上述单克隆抗体GS2-D3作为检测抗体,制作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上述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到105cfu/ml,具有重复性、准确性好的优点,孔间误差小于5%,板内CV小于3%。其与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阪崎肠杆菌、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其他大肠杆菌等共计76种病原细菌均无交叉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进而根据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经过反复测试,终于获得了一种可快速、高效检测食源性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森林凋落物液化液的胶黏剂
- 下一篇:一种加氢脱金属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