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8307.2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哲民;姚伟克;杨金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8/08 | 分类号: | A61B8/08;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 影像 脑血管 病变 因子 判断 系统 | ||
1.一种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颈动脉的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获取模块、血管僵硬度获取模块以及病变预测模块;
所述病变预测模块根据所述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获取模块、血管僵硬度获取模块所获得的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以及血管僵硬度对心脑血管病变进行定量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获取模块获取所述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内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IMCSA=3.14*[(D/2+IMT)2-(D/2)2]
其中,IMCSA为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T为内中膜厚度,D为颈动脉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僵硬度获取模块获取被检测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期血管内径以及舒张期血管内径,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僵硬度:
β=ln(Ps/Pd)/[(Ds-Dd)/Dd]
其中,β为僵硬度,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Ds为收缩期血管内径,Dd为舒张期血管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变预测模块通过以下预测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病变:
R=a×IMCSA3+b×IMCSA2×β+c×IMCSA×β2+d×β3+e×IMCSA2+f×IMCSA×β+g×β2+ω0
其中,R为模型疾病预测值,IMCSA为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0,40],β为动脉血管的僵硬度β∈[0,50],α、b、c、d、e、f、g分别为模型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型为
R=-4.863286×10-5×IMCSA3-1.144×10-5×β3+2.3×10-3×IMCSA2-4.47554×10-4×IMCSA×β。+8.2158×10-5×β2+0.19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声影像的心脑血管病变双因子的判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变预测模块将R≤0.5定义为安全区,将0.5<R<0.75定义为警界区,将0.75≤R≤1定义为危险区,所述病变预测模块依据所述模型疾病预测值为操作者提供病变判断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3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