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关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9106.4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4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水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013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是一种开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家用电器的开关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机械开关,另一种为电子开关。对于机械开关,由于其依靠开合来控制电源的开启与关闭,因此机械开关的缺陷是容易产生电火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传统的电子开关,包括射频发射模块、射频接收模块以及负载控制开关,这种传统的电子开关的工作过程是:控制信号从射频发射模块发出,控制信号经由射频接收模块后转达给负载控制开关,最后实现对负载的控制。这种传统的电子开关的射频发射模块一般集成在一个智能控制面板上,通过按动该智能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即可发射出控制信号,射频发射模块再向射频接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
传统的电子开关存在以下缺点:其一,传统电子开关将射频发射模块和智能控制面板集成在一体,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成本较高。其二,传统的电子开关需要用到较高功率的干电池进行信号发射,一般在12V左右,功耗较大。其三,传统电子开关具有学习功能,该电子开关上设有学习开关,首次使用智能开关或重新配置遥控器时,可按下学习开关,然后进行学习,传统电子开关的学习开关一般设置在与负载连接的射频接收模块,负载(如:电灯)一般装设在高处,当首次使用该电子开关或者需要进行重新配置遥控器时,人需要爬到装设负载的高处上去按动学习开关,从而使该电子开关的射频发射模块或者遥控器进行学习;而且传统电子开关的一般采用指示灯来显示学习是否成功,该指示灯一般装设于上述射频接收模块上,人眼从地面上很难看清楚指示灯是否亮起,导致无法判断学习是否成功。其四,传统电子开关的负载电压不稳定,极易损坏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子开关将射频发射模块和智能控制面板集成在一体,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控制系统,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该接收端设有用于接收信号的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控制该接收端工作的接收控制模块、与接收控制模块连接的负载,该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接收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射端设有机械开关S2、用于发射信号的射频发射模块、用于控制该发射端工作的发射控制模块,该射频发射模块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该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机械开关S2通过两根接线连接,该两根接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机械开关S2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发射端的供电电源为纽扣电池。
所述发射端还设有学习开关S1,该学习开关S1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发射控制模块检测到学习开关S1的信号后,发射控制模块指令射频发射模块发出信号,射频接收模块接收射频发射模块发出的信号,射频接收模块将接收的信号发送给接收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启动学习功能。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包括一CPU,该CPU型号为PIC12LF1822E/SN,所述机械开关S2的一端接地,机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该CPU的GP0端口,该电容C3的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外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以及CPU的VDD端口,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VCC,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该CPU的GP5端口连接有一学习开关S1,该学习开关S1的另外一端接地,该CPU的GP4端口连接有所述射频发射模块,该CPU的VSS端口接地,该CPU的GP1端口连接有一电阻R6,该电阻R6的另外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该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
所述接收控制模块连接有用于指示学习是否成功的声响装置。
所述接收端还设有用于电路过流保护的保护装置、用于将高电压转换成低电压的电压转换模块和用于控制输出电压的带隔离控制模块,该保护装置与电压转换模块连接,该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带隔离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接收控制模块连接,该带隔离控制模块与所述负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水,未经刘德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9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