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两种大枣品种组合的大枣提取物及其在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9298.9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平;詹华強;吴纪嬅;董婷霞;彭靖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觉念自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25 | 分类号: | A61K36/725;A23L33/00;A61P25/00;A61P2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梁谋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 元朗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大枣 品种 组合 提取物 及其 缓解 神经 退行 性疾病 抑郁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优化两种大枣品种组合的提取物,更具体涉及以优选的两种大枣栽培品种组合为原料制备的大枣提取物,本发明还包括该大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抗抑郁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病等。此类疾病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随老龄人口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其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从而被称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我国现有超过1000万该类疾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50年后将增至3000万以上,将成为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重大科学与社会问题(参见“发育再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苏炳银,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4:277”)。虽然至今尚不清楚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普遍认为与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神经营养因子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仅有少数几个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但都存在只能短期改善患者的症状,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疗效减弱,副作用日趋严重等问题,因此应用有局限性。此外,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素。抑郁病人中常存在脑内神经发生(neurogenesis)迟缓、神经递质不足和神经营养因子缺失等症状。目前治疗抑郁病人的药物主要通过提高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但同样存在副作用大和超过50%病人对药物无反应的现象。因此,探寻和研发新的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病症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的药物、保健品或食物十分必要。
中医药是我国的一大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人们与疾病抗争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现今,中医药仍然在我国治病防病中被广泛应用。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传统上,其主要具有养血安神之功效。枣作为药食同源物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广受人们的青睐。植物化学研究表明,大枣中主要含核苷类和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参见“The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fruit: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of fruit compos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Gao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 3351-3363.”)。据报道核苷类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血小板凝聚和抗心律失常等功效。近年来,核苷类成分具有的生物活性被认为与补益类药物的功效存在一定的关联。对于黄酮类成分,除了具有普遍的抗氧化活性外,黄酮类成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神经保护和补血等生物活性。然而,目前针对以上两类成分在大枣中的质量控制研究较少。我国现行的2010年版药典中并未收载大枣的含量测定项。因此,建立大枣中核苷类和黄酮类有效成分质控方法,可有效保证其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觉念自然有限公司,未经觉念自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9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