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卡柴油机油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0304.2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5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亚东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25/10;C10M177/0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重型载重卡车柴油发动机用的机油。
背景技术
重型载重卡车配置大功率柴油机,柴油机是重型卡车的心脏,其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600℃,必须使用机油对柴油机起到如下作用:1.润滑减磨: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均存在着快速的相对滑动,要防止零件过快的磨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2-冷却降温:机油能够将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水箱冷却发动机。3-清洗清洁: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目前较常用的机油主要为矿物油和合成油,该两种类型的机油均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其中矿物油由矿物基础油和添加剂混配制成。虽然矿物油存在着很多缺点,但由于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目前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调整矿物基础油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组份含量来提高机油的性能,但由于重型载重卡车柴油机功率较大,尤其在高温、高负载的情况下,现有的有机添加剂会分解失效,无机添加剂由于颗粒较大导入摩擦界面性能差,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组份搭配合理、提高润滑性能、并具有减磨、修复的一种重卡柴油机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这种重卡柴油机油,由矿物基础油和添加剂混配制成,所述矿物基础油由API II类基础油和API III类基础油组成,添加剂由粘度指数改进剂OCP-A、倾点下降剂PPT148、抗氧化剂T205、清净剂T107、极压剂T322、抗泡剂T922,防锈剂为T706、分散剂T161B,其特征在于添加剂还包括摩擦缓和剂稀土氧化物纳米颗粒,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其中所述的稀土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步骤制的:
1)将富Lu、Pr、Gd、Tb、Eu、Er的稀土研磨至50%的粒径达到0-08mm,按照酸土质量比为1~2∶1加入浓盐酸;
2)按NH4+与含稀土的质量比1∶150的比例滴入浓度为20%的氨水,在温度80℃下加热30~60min,固液分离得到稀土富集渣;
3)按照稀土富集渣与炭黑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粒径为0-01-0-1μm的炭黑粉,混合均匀;
4)将3)得到的混合物装入坩埚并放入高温气氛炉的隧道窑,在高温气氛炉的隧道窑中通入纯氢的还原性气氛,在1300-1500℃下恒温烧灼1-2h;
5)将4)步骤得到的初产品从坩埚中取出,降至室温后,先用棒杵进行粗破碎,再对辊破碎2遍,最后进行球磨2遍;
6)将5)步骤得到的初产品使用纳米研磨机研磨至50%的粒径≤50nm。
与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各组份配比科学,按一定比例将多种添加剂和矿物基础油相互调配,并添加了纳米级的稀土氧化物颗粒,性能大幅度提高,燃油消耗、机油消耗均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稀土纳米颗粒的制备:
1)将富Lu、Pr、Gd、Tb、Eu、Er的稀土研磨至50%的粒径达到0.08mm,按照酸土质量比为1~2∶1加入浓盐酸;
2)按NH4+与含稀土的质量比1∶150的比例滴入浓度为20%的氨水,在温度80℃下加热30~60min,固液分离得到稀土富集渣;
3)按照稀土富集渣与炭黑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粒径为0.01-0.1μm的炭黑粉,混合均匀;
4)将3)得到的混合物装入坩埚并放入高温气氛炉的隧道窑,在高温气氛炉的隧道窑中通入纯氢的还原性气氛,在1300-1500℃下恒温烧灼1-2h;
5)将4)步骤得到的初产品从坩埚中取出,降至室温后,先用棒杵进行粗破碎,再对辊破碎2遍,最后进行球磨2遍;
6)将5)步骤得到的初产品使用纳米研磨机研磨至50%的粒径≤50nm。
然后按照以下重量称取各组分:
按照常规生产润滑油的工艺混合上述原料制的本发明的这种重卡柴油机油。
上述实施例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东,未经李亚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