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式自进料熔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0311.2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华;张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华;张幸 |
主分类号: | F27B14/04 | 分类号: | F27B14/04;F27B14/14;F27B14/16;F27B14/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进料 熔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铅液热熔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自进料熔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铅酸蓄电池熔铅炉生产工艺为将铅锭投放在敞开的熔铅炉中,采用电热管加温,使得铅块熔化成铅液,铅液温度高达到550度左右,生产时需人工根据炉内铅料的多少添加铅块,且需要人工清理生成的氧化铅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铅烟,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它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严重者造成痴呆。铅引起的智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即经过驱铅治疗后,血铅下降,但智力损害无明显恢复。铅中毒危害以神经系统受损最严重,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脑病,甚至死亡。
另一方面,熔铅炉的废气物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敞开式的熔铅炉与空气直接接触,高温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铅,热量也大量散发到大气之中,形成铅与电能的浪费,尤其在环境日渐恶劣、能源趋之匮乏的当今,原有的熔铅炉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注重很多因素,环保、节能更是重中之重。避免工人与铅料直接接触,并降低环境的污染,成为了行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闭式自进料熔铅炉,通过封闭的炉体和自动进料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自进料熔铅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进料口连接的固体送料机和一组加热装置;
所述炉体密闭,炉体上部包括一个气体进口,该进气口位置高于炉体内液面最大高度;
气体进口与气体传送装置连接。
气体传送装置向进气口输送惰性气体,使炉体内液体与空气隔绝,避免了与空气反应产生的废气等有害物质,同时,通过该气体调节密封炉体内的气压。
加热装置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加热控制器,通过加热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加热,达到熔化固体铅的目的。
炉体侧壁上还包括一个液位计;当炉内铅液的液面下降到低于液位计位置时,固体送料机开始工作,将固体料通过进料口送入炉体内;当炉体内的液面回升到高于液位计位置时,固体送料机停止工作。通过液位计与固体送料机的共同作用,达到自动进料的的目的。
有益效果:
1、由于炉体密闭并灌入氮气隔绝空气,使得液态铅不与外界大气接触,避免了氧化铅的生成,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2、封闭式炉体相对现有技术的敞开式设备保温和加热效果好,有效的减少了能源损耗,且不生产铅烟,避免了对环境产生污染。
3、所得的铅液几乎无杂质,本体更纯净,为蓄电池生产的下部工序做了更好的准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封闭式自进料熔铅炉,本实例中的熔铅炉主要用于铅酸蓄电池铅液的热熔,该发明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6;进料口2一端连接有固体送料机5。
其中,炉体1为密闭容器,现有技术的炉体,通常是敞开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采用密闭式的熔化炉,有助于炉体1内的能源保存,同时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炉体1上部包括一个气体进口4;进气口的位置高于炉体1内液面最大高度,气体进口4与气体传送装置9连接,通过进气口4向炉体1内输送惰性气体。本实例优选氮气,成本低,效果好,性价比较高。炉体1内的铅液由于惰性气体的隔绝不与空气接触,故不发生氧化反应,避免了氧化铅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和浪费。且炉体1内的惰性气体还起到平衡炉体1内外气压的作用。
本发明还包括一组加热装置7,本实例优选的加热装置为感应线圈,相对的,用于控制感应线圈的加热控制器8为电磁控制器。如图1所示,感应线圈环绕在炉体1周围,感应线圈可控性能好,且节能环保。感应线圈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加热控制器8。加热控制器8控制加热装置7对密封的炉体1进行加热。除了加热装置加热的方式外,常用的加热方式也都可以使用,例如传统的热传导方式、电热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华;张幸,未经张瑞华;张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热煤式循环型能量回收系统
- 下一篇:口腔科专用口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