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PMU供电系统、供电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1196.0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6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胡二勐;魏于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u 供电系统 供电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为处理器进行直流供电的控制系统以及采用这种供电系统设计的移动终端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主频的不断升高,其内部所使用的处理器中集成的内核越来越多,手机的耗电量也逐渐增大,这就导致手机的发热量不断升高,同时也给系统电源的完整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机发热和电源完整性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手机项目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现有的手机设计方案中,都是采用单个PMU(电源管理芯片)为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供电。在这个PMU中集成有多路HF(高开关频率)类型的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和线性稳压器LDO,用于提供手机处理器所需的各路工作电源,包括处理器中各个内核(例如CPU内核、GPU内核、DSP内核、modem内核等)所需的内核电源以及处理器中其他电子器件工作所需的各路直流电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处理器中各个内核所需的内核电源要求较大的供电电流,因此,在布设PCB板时,必须将PMU紧邻处理器布设,以使通过HF DC-DC转换器输出的内核电源能够以最短的路径传输至处理器,进而减少因传输线路的阻抗问题而导致输入至处理器的内核电源出现较大的电压波动,继而满足电源完整性的设计要求。而对于手机系统电路来说, PMU和处理器都是其主要发热元件,将二者相邻布设在PCB板上,会导致发热部件比较集中,不符合系统的散热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PMU设计的供电系统,通过采用两个PMU共同为系统处理器供电,从而在满足处理器用电需求的同时,可以兼顾系统散热和电源完整性两方面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PMU供电系统,在系统电路中设置两个PMU为处理器供电,分别为第一PMU和第二PMU;其中,所述第二PMU通过其内部集成的FT类型的DC-DC转换器生成内核电源,为处理器中集成的内核供电;处理器所需的其他各路工作电源由所述第一PMU通过其内部集成的HF类型的DC-DC转换器生成并提供。
为了使系统中的主要热源不至于过分集中,本发明将所述的两个PMU和处理器两两分散布设在PCB板上,以满足系统的散热要求。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FT类型的DC-DC转换器输出的内核电源经输出电容传输至处理器的内核供电引脚,将所述输出电容紧邻处理器布设,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处理器中集成有多个内核,不同内核所需的不同内核电源由不同的FT类型的DC-DC转换器生成并提供,每一路FT类型的DC-DC转换器所需的输出电容均紧邻处理器布设。
又进一步的,通过所述HF类型的DC-DC转换器输出的各路工作电源各自经由一输出电容传输至处理器的相应供电引脚,将所述输出电容紧邻第一PMU布设,以满足第一PMU的工作要求。
优选的,本发明优选将第一PMU作为主控PMU,在所述第一PMU中集成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系统电路的充电接口和电池,对系统中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
基于上述双PMU供电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双PMU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PMU接收系统的开关机指令;
所述第一PMU在接收到开机指令时启动运行,待其各路输出电压依次开启到默认输出状态后,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二PMU,控制第二PMU启动运行,并待第二PMU的各路输出电压均正常输出后,控制处理器开启运行;
所述处理器在正常运行后,输出保持信号至第一PMU的开机保持引脚,控制第一PMU保持开启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MU在启动运行时,首先将自身的开机保持引脚置为保持开启状态,并维持t1时间, 其中,t1>第一PMU的开机时间+第二PMU的开机时间+处理器的开机时间;在t1时间到达时,第一PMU检测到其开机保持引脚的电平状态,若为无效状态,则判定处理器未正常启动;此时,第一PMU首先控制第二PMU进入关机流程,并待第二PMU关机后,自身进入关机流程并关机;若为有效状态,则第一PMU保持开启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1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