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生理参数采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1260.5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王坤;王英帅;王兴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5/1455;A61B5/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生理 参数 采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技术、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远程医疗监护中的可穿戴生理参数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短缺,老百姓就医难,生理参数检测重复度高,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医疗健康领域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可应用于智慧医疗的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
可穿戴生理参数采集设备可实时在线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如血氧饱和度(SaO2)、体温和脉搏等信息,设备抗干扰能力强、可移动性强、数据传输安全可靠。
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可实用的可穿戴设备少,传统的医疗检测设备价格昂贵,硬件设备稳定性差,产品体积庞大,质量重,可移动性弱,实际应用操作繁琐、采集的数据精度不高,数据只能显示,无法和云端互联,达不到数据的长期存储和数据的处理反馈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穿戴生理参数采集设备。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可穿戴生理参数采集设备,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生理参数采集模块、蓝牙无线传输模块和处理器模块;
所述参数采集模块包括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参数采集单元、人体体温参数采集单元;其中,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以AMS1117-5.0为核心的5V电压转换电路和以AMS1117-3.3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参数采集模块包括以TSIC506为核心的高精度数字式体温传感器和以CY8C5966LTI处理器为核心的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参数采集模块,蓝牙无线传输模块主要包括以HC-05为核心的蓝牙无线传输单元;处理器模块包括以意法半导体推出的STM32F103RBT6为核心的处理器电路和JTAG调试接口;其中以AMS1117-5.0为核心的5V电压转换电路为参数采集模块中的人体体温参数采集单元、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参数采集单元、蓝牙无线传输模块中的电压转换电路、3.3V电压转换电路提供电源;以AMS1117-3.3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处理器器模块、JTAG接口提供3.3V电压;蓝牙无线传输模块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以RT9193-33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蓝牙无线传输模块的主芯片HC-05提供3.3V电源;处理器STM32F103RBT6通过初始化人体体温采集单元TSIC506芯片、初始化处理器STM32F103RBT6内部串口UART2、内部串口UART3,得到人体体温信号、人体血氧饱和度信号和人体脉搏参数信号,通过初始化蓝牙无线传输模块,选择与之配对的蓝牙宿主设备,将处理器处理好的数据包通过蓝牙无线传输模块近距离传输到宿主设备中,如果没有找到与之配对的蓝牙宿主设备,处理器将会不断更新上次采集到的数据包信息。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7.4V锂电池接口J1、自锁开关K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5.0、第二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3.3、第一电解电容C1、第一钽电容C2、第二钽电容C3、第二电解电容C4、第三电解电容C5、第三钽电容C6、第四钽电容C7、第四电解电容C8、第五钽电容C9、第五电解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一电源指示灯DS1;
所述的7.4V锂电池接口J1的负极接地,7.4V锂电池接口J1的正极连接自锁开关K1的1引脚,自锁开关K1的2引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VCC7.4V电压输出端;
VCC7.4V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第一钽电容C2的一端、第一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5.0的3引脚,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第一钽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5.0的1引脚、第二钽电容C3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4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电解电容C5的负极、第三钽电容C6的一端到地;第一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5.0的2引脚连接第二钽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4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电解电容C5的正极、第三钽电容C6的另一端到VCC5.0V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1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