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床检体检测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2337.0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玺凯;范舒婷;林弘仁;张廷彰;吴家琪;郑兆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兆珉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 代理人: | 李佳铭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床 体检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而言有关于临床检测,特别有关于临床检体检测器具。
背景技术
现今常见的临床检体采样器具例如子宫内膜癌检体采样器具大致上有子宫腔吸管、子宫腔刷、子宫腔塑料片、子宫腔刮匙等。其使用方式为将其放入子宫腔,吸取或刮除内膜表面以获得内膜细胞及其分泌物,并进一步对内膜细胞及其分泌物进行处理及检测,以寻找癌细胞。其阳性率达90%以上。此法可于门诊内执行,不需手术,不需麻醉,然而只作为筛选之用,最后确诊仍需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然而,上述传统的子宫内膜癌检体采样器具所采样得到的内膜细胞及其分泌物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若要针对分泌物进行检测,则需先将内膜细胞与分泌物分离,因此在直接检测分泌物之前的前处理步骤较为繁杂,要针对分泌物进行检测较为困难。且上述传统的子宫内膜癌检体采样器具在吸取或刮除内膜表面以获得内膜细胞及其分泌物时,通常会造成受检者具有相当程度的疼痛感或不适感,因此使用时受检者可能较会有抗拒感。
因此,现今仍需一能解决上述传统临床检体采样器具的缺点及对分泌物进行检测的困难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传统临床检体采样器具的缺点及对分泌物进行检测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临床检体检测器具。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床检体检测器具,包含:
一夹具,具有一夹物端以及一按压端;以及
其中该夹物端上设置有一对挤压片,该对挤压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下端设置有一通道,该对挤压片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贴附有一检测试片,该检测试片的下端大体上与该通道对准并紧邻该通道,该对挤压片的下端得以夹置吸附有体液的吸附性材料,借由该对挤压片的挤压使得该体液从该吸附性材料释放出来,经由该通道传送至该检测试片的该下端,并借由该检测试片进行疾病诊断及生理状态检测。
其中该夹具包含一第一夹件与一第二夹件,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于相对侧面的中央位置处形成相互枢接。
其中于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一自由端各形成该按压端。
其中于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另一端各形成该夹物端。
其中该夹具还包含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将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该夹物端形成弹性靠抵。
其中该弹性体包含一C形弹性体。
其中该弹性体包含一冂形弹性体。
其中该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具有吸附性且能缓慢释放体液的材料,用以辅助将该体液从该吸附性材料传送至该检测试片的该下端。
其中该具有吸附性且能缓慢释放体液的材料包含棉花。
其中该检测试片包含一侧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或生物芯片。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一优点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装置可省略将体液从采样吸附体或吸附性材料中取出的步骤,而直接获得受检者是否患有特定疾病或生理状态检测的检测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装置检测速度快、操作简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采样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采样器具的使用方法。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器具的前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器具的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器具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器具的使用方法。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临床检体检测器具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0临床检体采样器具;
101过滤装置;
1011绑线;
102采样装置;
1021采样吸附体;
1022棒体;
20黏膜组织;
30临床检体检测器具;
301第一夹件;
302第二夹件;
303按压端;
304按压端;
305夹物端;
306夹物端;
307挤压片;
308挤压片;
309通道;
310检测试片;
311弹性体;
312具有吸附性且能缓慢释放体液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兆珉;,未经郑兆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2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