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2715.5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2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红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6;C08L27/18;C08K13/02;C08K3/22;C08K3/34;C08K5/523;C08K5/526;C08K5/5435;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26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PC合金以及其他改性材料被广泛的用于电子电器、通讯以及汽车行业,计算机、汽车装饰件、物品箱盖等。由于现在的电子电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为了保证仪器稳定工作,常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便于散热。
PC为无定形材料,其本身的导热性能并不高,只有0.2W/mK左右,达不到一些器具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保证PC树脂优良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导热性能,可以扩展PC材料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导热性能,较好机械强度,可应用于电子电器、通讯、汽车行业、计算机、汽车装饰件等领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过程对人体和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碳酸酯 70-80份,
导热填料 30-38份,
阻燃剂 10-15份,
光热稳定剂 0.1-1份,
相容剂 1.5-2.5份,
抗氧剂168 0.5-5份,
防滴落剂 1-5份,
偶联剂 0.5-1.2份。
所述导热填料为氧化铝或碳化硅。
所述阻燃剂为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磷酸三苯酯(TPP)或亚磷酸二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光热稳定剂为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三苯酯或其混合物;所述相容剂为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所述防滴落剂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将70-80重量份聚碳酸酯、30-38重量份导热填料、10-15重量份阻燃剂、0.1-1重量份光热稳定剂、1.5-2.5重量份相容剂、0.5-5重量份抗氧剂168、1-5重量份防滴落剂和0.5-1.2重量份偶联剂KH560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炼、挤出、拉条、冷却、切粒后获得成品;双螺杆挤出机各段螺杆温度为230-260℃之间,螺杆转速为200-400转/分钟。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导热填料与PC共混,将得到的共混物注塑成型,以制得具有导热性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同时,本发明中加入了无卤阻燃剂和相容剂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在阻燃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而又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材料具有冲击强度高、加工成型好、阻燃性能高、导热性高等特点。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75kg聚碳酸酯、34kg氧化铝、15kg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1kg亚磷酸二苯酯、1.5kg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5kg抗氧剂168、1kg聚四氟乙烯和0.8kg偶联剂KH560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炼、挤出、拉条、冷却、切粒后获得成品;
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230℃,第二区240℃,第三区250℃,第四区260℃,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
制得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70kg聚碳酸酯、38kg碳化硅、10kg磷酸三苯酯、0.1kg亚磷酸三苯酯和亚磷酸二苯酯、2.5kg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3kg抗氧剂168、2.5kg聚四氟乙烯和0.5kg偶联剂KH560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混炼、挤出、拉条、冷却、切粒后获得成品;
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230℃,第二区240℃,第三区250℃,第四区260℃,螺杆转速为400转/分钟。
制得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红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红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2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