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半导体功率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3419.7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1L25/07;H01L23/31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半导体 功率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智能半导体功率模块,属于功率模块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功率模块主要用作整流器(converter)、换流器(inverter)、直流AC/直流DC转换及其他功率转换设备;半导体功率芯片主要以称为“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形式而被使用,通常将多个半导体功率芯片安装在功率半导体模块中。
这些半导体功率模块包括其中导通/截止操作由模块内部控制电路板发出的信号控制的晶体管、具有整流特征的二极管、及其它元件。典型的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双栅双极晶体管(IGBT)和双极晶体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肖特基二极管、半导体闸流管。
如图1所示为与本发明相似的典型半导体功率模块,其引出包括最多4个信号端A和最多3个功率引出端B。有限的引出端限制了单个模块的电路集成度,在搭建多电平系统时连结复杂,成本高,系统不确定性更大。同时传统的功率引出端位置和结构也限制了衬板的利用率,也即降低了单个模块的功率密度。另外,从内部制作工艺上,半导体功率芯片与衬板之间采用固体片状焊料,真空回流焊后定位。衬板与基体采用膏状焊料,真空回流焊后固定。该种连接方式在生产中发现诸多问题,譬如半导体芯片不可控的移位和较大的气孔,以及在衬板与基体回流焊之后的焊料溢出和清洗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成品率。信号引出线与信号引出端,使用电器焊料焊接固定,这种信号端的连接方式在使用时会出现信号引出端与PCB板焊接传递热量使焊点二次融化而导致模块失效的问题。通常会对驱动和保护电路及使用工况提出相对高的要求。
如图1所示与本发明相似的典型半导体功率模块,当用其组成如图4、5、6的电路结构时,需要多个模块拼凑;同时在外部需要用铜排形成主电路,控制信号则分别由每个模块的信号端A汇聚到外部控制电路的接口上。系统搭建非常复杂,体积庞大,稳定性差。各个模块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线路电感电容差异,且散热条件不均匀,整机运行时容错率低,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稳定性好的智能半导体功率模块。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所述的智能半导体功率模块,它主要包括:基体、外壳、功率引出端组件、信号输入输出接口、集成电路载体、半导体芯片,有六组功率引出端组件与十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搭建智能功率电路系统,安装有可替换电子元器件的集成电路载体通过焊接在衬板上的连结插件固定在衬板上;所述集成电路载体上的信号输入输出端从竖直方向穿过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与外壳连结。
所述基体在第一主体面上具有功率引出端组件以及用于承载半导体芯片的衬板,并且在其对置的第二主体面下具有用于将热量传递到冷却结构上的散热层。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至少包括下面多种芯片的组合之一:整流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双极晶体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肖特基二极管、半导体闸流管;所述集成电路载体上的快速接口与连接插件通过自动焊接实现电气连结。
所述衬板由中间的绝缘陶瓷层和上下两层导热金属材料层组成,其中所述绝缘陶瓷层的材料选自刚玉氧化铝陶瓷、氮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中的一种;所述散热层由环氧化物、相变材料、膏和凝胶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所述的基体与衬板之间采用真空回流焊接方式融接有金属层;所述衬板上通过真空回流焊接方式焊连有半导体芯片,并且所述焊接形成的焊接层材料包括固定铜合金和液态银合金中的一种。
所述半导体芯片与芯片之间、芯片上表面与衬板之间采用铝材或者铜材键合的方式实现电气连接;其中的键合线材料选之硅铝线、纯退火铝线、纯铝线排、纯退火铜线、纯铜线排中的一种。
所述半导体芯片上覆盖有凝胶质密封材料,且在凝胶质密封材料中混入有噪声吸收材料。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稳定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典型旧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是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原理图。
图5是另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原理图。
图6是又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原理图。
图1中的标号是:A.信号引出孔;B.功率引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3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