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转向泵进油管路流速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4041.2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2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壮;王明贤;王文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5 | 分类号: | B62D5/065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62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油管 流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助力转向泵领域,尤其涉及转向泵油路流速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些汽车厂设计的汽车助力转向泵进油管路存在液压管路设计不合理现象,使油在流经管路时流速过高,泵的吸力过大(进油管真空度过大)导致转向泵噪音增大,发热增大,早期磨损等现象发生。
例如,某公司于2011年11月28日接到某某客车的反馈称97台车转向泵异响不良,经现场查验发现异响噪音主要原因在于转向泵进油管路的铰接接头内部油路太浅,只有1mm深(设计要求2.5mm深),导致吸入的油到该位置时产生节流,此状态下吸入的油此段流速达到7m/s,远远高于设计要求(1.5m/s以下),导致振动频率过高,噪音过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汽车助力转向泵进油管路存在液压管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泵进油管路流速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转向泵进油管路流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油路根据需要设定限制流速(U)或流量(Q),根据流速或流量设定阻力降(ΔP);
b、根据具体结构需要设定管路长度(l);
c、根据管体实际情况选择计算管内流体摩擦阻力系数(λ),查询流体密度(ρ);
d、通径管路通油面积上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
所述ΔP范围为1000~2000Pa,进油管真空度不大于29.43mmHg。
本发明的汽车转向泵进油管路流速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设计保证了油路各段的流速可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依据性强,通用面广,适用于各种汽车助力转向泵,防止进油管路因设计不当,使管路某段形成节流使流速过快导致噪音大、发热或油路过细过长导致管内流体阻力降过大,真空度过高等因素,引起转向泵早期磨损,导致系统失效。该设计方法简单,使用方便,降低设计失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转向泵进油管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油路设计方法,用来解决汽车助力转向泵的进油管路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设计者在油路设计过程中按照本方法计算可以有效地将进油管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转向泵工作时噪音过大,发热,早期磨损等情况发生。
转向系统进油管路设计从油罐出油口内径到转向泵的进油口所有接头内径管路油的流速不大于1.5m/s,泵吸油真空度不大于29.43mmHg(500mm油柱,油密度取0.8g/mL),即油箱高度不得低于转向泵进油口500mm,并且吸油管应具备一定的支撑力,防止吸瘪。各油路可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限制流速(U)或流量(Q),根据流速或流量合理设定阻力降(ΔP,1000~2000Pa,流量大,阻力降应取小值),再根据具体结构需要设计管路长度(l),根据管体实际情况选择计算管内流体摩擦阻力系数,查询流体密度(ρ);则各通径管路通油面积便可将上述参数带入下述的公式计算得出,根据流量限制或流速限制选择不同公式进行计算,由各种参数得出最合理的各管路通油面积。典型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上列表格参考。
各段油路管径根据要求流量可按照此公式计算:
d—管通径:m;
λ—管内流体摩擦阻力系数;
U—管内限制平均流速:m/s;
l—管长度:M;
ρ—管内流体密度:kg/m3;
ΔP—管内流体阻力降:Pa,ΔP=P2-P1,
P1—管入口压力:Pa,P2管出口压力:Pa;
Q—管内流体流量:m3/s.
其中,ΔP范围为1000~2000Pa,可根据流量适当调整,流量越大,管内流体阻力降应越小。
下表是进油管长度在0.5m时的参考数据,进油流量范围与进油管通径关系应可按下列表格参考。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4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导热性纳米黑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