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5748.5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0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喻学锋;马占虎;杨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操作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吹吸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吸机,在吹吸机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涡轮风扇运转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驱动电机运转时,会将振动传递给主机机壳,操作人员在使用吹吸机的过程中会产生麻手的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麻手现象的吹吸机。
一种吹吸机,包括主机机壳、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涡轮风扇及减震元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涡轮风扇之间固定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机机壳上,所述减震元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主机机壳之间和/或所述减震元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机机壳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元件为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主机机壳之间的第一减震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机壳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定位支架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接的凸耳,所述第一减震元件套接在所述凸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元件的内部设有数个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元件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机机壳之间的第二减震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机壳内凸起有数个定位筋板,所述第二减震元件限位在相邻所述定位筋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及转子,所述第二减震元件套接在所述定子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元件内设有用于振动缓冲的中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元件的材质选自橡胶及泡棉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元件的壁厚范围为0.1-0.5cm。
上述吹吸机,通过在定位支架与主机机壳之间和/或在驱动电机与主机机壳之间设置减震元件,能够改善定位支架和/或驱动电机与主机机壳之间的接触环境,从而使驱动电机传递给主机机壳上的振动大幅度的降低,最终达到改善麻手现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吹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吹吸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主机机壳内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第一减震元件的主视图;
图6为第一减震元件的侧视图;
图7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第二减震元件的主视图;
图9为第二减震元件的侧视图;
图10为第二减震元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其中,具体元件的对应编号列表如下:
100、吹吸机110、主机机壳 111、凹槽
112、定位筋板113、电机半壳 114、涡轮半壳
120、吹吸附件130、驱动电机 131、定子
132、转子140、涡轮风扇 150、驱动开关
160、操作手柄170、定位支架 171、凸耳
172、通孔173、第一固定部 180、第一减震元件
181、凸台190、290、第二减震元件 191、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吹吸机100,包括主机机壳110、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机机壳110上的吹吸附件120、驱动电机130、由驱动电机130驱动旋转的涡轮风扇140、用于减少驱动电机130对主机机壳110振动的减震元件、控制驱动电机130旋转的驱动开关150及操作手柄160。驱动电机130与涡轮风扇140之间设有用于将两者固定的定位支架170,且定位支架170固定在主机机壳110内部。减震元件可以设置在定位支架17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驱动电机13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定位支架17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以及驱动电机13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也可以均设置有上述减震元件。减震元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优选为橡胶及泡棉等减震材料中的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其壁厚范围优选为0.1-0.5cm。
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元件包括第一减震元件180以及第二减震元件190,第一减震元件180设置在定位支架17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第二减震元件190设置在驱动电机130与主机机壳11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5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