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道粘膜染色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5855.8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姜泊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泊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道 粘膜 染色剂 | ||
技术领域
一种胃肠道粘膜染色使用的试剂。
背景技术
自日本学者津田等首创内镜直视下播撒色素的色素内镜以来,弥补了普通内镜的不足,能获得肠粘膜确切的形态特征,为钳取粘膜标本提供了准确目标,且提高了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水平。在80年代初期阳性诊断率就已达80%,最高达90%。
工作原理如下:正常的胃肠道粘膜表面是光滑的,而当有微小病变,例如溃疡、癌变等,表面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早期的时候由于变化很小,很难在普通内镜下发现。染色剂利用对比原理,当对粘膜喷洒染色剂后,表面光滑的部分,靛胭脂不能沉积,而全部沉积在粘膜皱襞的沟纹之间,与桔红色粘膜形成鲜明对比,在直视下,形成连续的线条,显示出粘膜的细微凹凸变化及其立体结构,有利于临床上能够在早期发现常规内镜下不明显的肿瘤等病变,为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供了条件。利用染色剂沉积后颜色的不同来显现微观结构,属于物理作用,无化学反应发生,并非利用对组织染色来观察,其本身不与粘膜组织发生作用,而是使色素沉积于肠粘膜皱襞沟纹,与桔红色粘膜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粘膜的细微凹凸变化及其立体结构。该色素沉积于粘膜皱襞,不被吸收,也不和粘液结合,经肠道排出体外。
使用方法如下:通过内窥镜钳道喷洒到消化道粘膜表面,并通过内窥镜的普通观察及放大功能进行直视观察粘膜形态。
目前临床上作为消化道染色使用的试剂主要是美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更具实用效果的消化道粘膜染色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化道粘膜染色剂,它是靛蓝二磺酸钠(俗称靛胭脂、靛蓝)的水溶液。
其中,溶质靛蓝二磺酸钠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2-0.8%,优选0.3-0.5%。
上述消化道粘膜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靛蓝二磺酸钠溶于纯水中,过滤即得。
本发明的消化道粘膜染色剂与传统的美蓝染色剂对比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因为染色原理的不同,靛蓝二磺酸钠要优于美蓝,尤其是方便性和安全性上。
内镜手术中,正常的消化道粘膜表面是光滑的,而当有微小病变,例如溃疡、癌变等,表面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早期的时候由于变化很小,很难在普通内镜下发现。染色剂利用对比原理,当对粘膜喷洒染色剂后,表面光滑的部分,靛胭脂不能沉积,而全部沉积在粘膜皱襞的沟纹之间,与桔红色粘膜形成鲜明对比,在直视下,形成连续的线条,显示出粘膜的细微凹凸变化及其立体结构,有利于临床上能够在早期发现不明显的肿瘤等病变,为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供了条件。利用染色剂沉积后颜色的不同来显现微观结构,属于物理作用,无化学反应发生,并非利用对组织染色来观察,其本身不与粘膜组织发生作用,而是使色素沉积于肠粘膜皱襞沟纹,与桔红色粘膜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粘膜的细微凹凸变化及其立体结构。该色素沉积于粘膜皱襞,不被吸收,也不和粘液结合,经肠道排出体外。
附图说明
图1常规内镜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肿瘤边界分辨不清。
图20.2%靛胭脂染色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边界清晰可见,分辨清楚。
图30.2%靛胭脂染色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局部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将靛蓝二磺酸钠与纯化水配合成浓度为0.2wt%的溶液,经过滤制成消化道粘膜染色剂。
具体染色效果见图1~3。
实施例2:
将靛蓝二磺酸钠与纯化水配合成浓度为0.4wt%的溶液,经过滤制成消化道粘膜染色剂。
实施例3:
将靛蓝二磺酸钠与纯化水配合成浓度为0.8wt%的溶液,经过滤制成消化道粘膜染色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泊,未经姜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5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