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韧性27SiMn钢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6406.5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政;张朝磊;周乐育;蒋波;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9 | 分类号: | C21D1/19;C21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韧性 27 simn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是一种具有高强韧性的27SiMn钢,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性27SiMn钢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机械的设计日益向着轻量化、大型化、高参数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工程机械制造用钢的品种、规格、性能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采矿支护设备用钢,27SiMn主要用来制造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撑煤层的单体液压缸的支柱。该钢主要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而对于贝氏体组织状态下的使用,未见报道。
目前采煤坑道高度不断在增加,对于支撑煤层的单体液压缸的支柱材料的强韧性提出更高要求。27SiMn调质处理后的抗拉强度≥980MPa、屈服强度≥835MPa、伸长率≥12.0%、断面收缩率≥40%、冲击功≥39J,强度足够,但是塑性和韧性不足。因此,改变材料组织结构,使27SiMn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构成,来达到提高钢材自身的强韧性能,从而满足煤矿设备安全生产需要。相对于一味的增加支柱直径来满足对其支撑能力要求,能够节约材料资源,避免占用大量的工作空间、影响作业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挖掘材料潜能,最终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就是一种高强韧性27SiMn钢贝氏体分段淬火热处理工艺。采用该工艺方法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可节约钢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能够满足工程机械制造对其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7SiMn钢分段淬火热处理工艺,使其热处理后得到贝氏体组织,并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
本发明所述的27SiMn钢,依据GB/T3077-1999,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24%~0.32%C、1.10%~1.40%Si、1.10%~1.40%Mn、P≤0.035%、S≤0.035%、Cu≤0.30%,Cr≤0.30%、Ni≤0.30%、Mo≤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性27SiMn钢热处理工艺包括:将原料27SiMn钢充分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油冷到略高于贝氏体转变温度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使其缓慢发生较为充分的贝氏体转变,最后低温回火得到贝氏体组织;其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加热→油淬→空冷→回火→空冷。
所述的27SiMn钢热处理工艺(图1)包括步骤:
(1)将原料27SiMn钢加热直至充分奥氏体化,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为890℃~930℃,保温时间为2.0min/mm~5.0min/mm;
(2)分段淬火工艺:将充分奥氏体化后的27SiMn钢先进行油淬,油淬终点温度为430℃~470℃,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3)回火工艺:步骤(2)处理后再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加热温度为200℃~300℃;保温时间为40min~80min,得到贝氏体组织。
所述步骤(1)中奥氏体化加热温度890℃~930℃,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确定,亚共析钢通常加热到Ac3以上30℃~50℃。加热温度过低,奥氏体化不充分,而过高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化,均不利于获得目标组织和性能。所述的保温时间为2.0min/mm~5.0min/mm。保温时间过短,奥氏体化不充分,过长则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化,同样均不利于获得目标组织和性能。
所述步骤(2)的油淬终点温度为430℃~470℃。该温度是控制关键,过高满足了中温珠光体转变的条件,过低则可能错过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发生部分马氏体转变,两者均导致不能获得目标组织。
采用上述热处理工艺的理由如下:由于空冷和风冷时只能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水冷时得到马氏体组织,油冷时也只能获得少量贝氏体组织。因此,考虑到贝氏体组织转变的温度条件和冷速条件,淬火工艺采用先油冷后空冷的分段淬火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分段淬火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图2是热轧材金相组织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热处理后典型的金相组织扫面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27SiMn钢,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化学成分:0.26%C、1.20%Si、1.26%Mn、0.11%Cr、0.06%Ni、0.06%Cu、0.01%Mo、0.03%Ti、0.014%P、0.016%S,余量为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64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优质喷气燃料的加氢裂化方法
- 下一篇:肠道手术用减压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