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亲性九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37794.9 申请日: 2014-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3788177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阮丽萍;于鸿昌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07K7/06 分类号: C07K7/06;A61K47/42
代理公司: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代理人: 黄幼陵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两亲性九肽 及其 作为 药物 载体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两亲性九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两亲性自组装肽能在溶液中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力进行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纳米粒、纳米管等,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及无免疫原性,使得其在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公开的能形成纳米纤维、纳米粒或者纳米管的两亲性自组装短肽主要为全程电荷匹配的肽,随着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组织工程等领域对具有良好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毒无免疫性能的两亲性自组装肽类药物载体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丰富半程匹配两亲性自组装肽的种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程电荷匹配的两亲性九肽,以增加两亲性短肽的类型和药物载体的类型。

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其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述,分子量为1142.5。

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可以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合成方法可参见胡春玲等,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多肽的固相合成,医药导报,2011年第05期。

圆二色性检测、傅立叶红外检测以及刚果红染色检测表明,该两亲性九肽的主要二级结构为β-折叠,同时存在β-转角,这是该两亲性九肽能够进行自组装的基础,形态检测显示所述两亲性九肽能在水中进行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并且纤维的形态为网状分枝结构;热稳定性检测表明该两亲性九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快速的自组装能力,并且其自组装特性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两亲性九肽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能在水中进行自组装,并且药物分子能参与到所述两亲性九肽的自组装过程中,被自组装九肽包裹,形成药物的两亲性九肽包埋体。

利用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作为药物载体包埋药物的方法如下:将浓度为0.1mg/mL~8mg/mL的药物溶液加入浓度为0.1mg/mL~6mg/mL的两亲性九肽水溶液中,然后在室温搅拌24h~72h即可。

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与盐酸阿霉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

(1)两亲性九肽水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其中盐酸阿霉素浓度的逐渐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猝灭,说明盐酸阿霉素与所述两亲性九肽发生了相互作用;

(2)在温度293K和310K,盐酸阿霉素与两亲性九肽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8.7×105M-1和1.51×105M-1,说明盐酸阿霉素与两亲性多肽之间的结合作用较强,盐酸阿霉素能够被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包埋;

(3)盐酸阿霉素与两亲性九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作用,并且盐酸阿霉素与两亲性九肽之间的结合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因此可将所述两亲性九肽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载盐酸阿霉素。

盐酸阿霉素的两亲性九肽包埋体溶液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表明盐酸阿霉素的两亲性九肽的包埋体主要为纳米级的球状颗粒。

上述应用中,所述药物除了可以为盐酸阿霉素外,还可以为阿霉素、紫杉醇、五氟尿嘧啶等药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两亲性九肽,该两亲性九肽能够在水中进行自组装,并且药物分子能参与到该两亲性九肽的自组装过程中,形成药物的两亲性九肽包埋体,因此该两亲性九肽能作为药物载体应用。

2、将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作为药物载体应用时,由于两亲性九肽是通过非共价键作用与药物分子结合,因而不会破坏药物分子本身的化学结构,因而能够保证药物分子的生物活性。

3、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由氨基酸缩合而成,其降解产物不会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带来毒副作用且无免疫原性,克服了目前市面上高分子药物载体在降解时引起的毒副作用及患者局部位置的二次伤害。

4、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分子量小,易于进入组织深部,并具有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或纳米管可以被用作靶向分子引导药物进入病变部位,因此该两亲性九肽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的质谱分析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的水溶液进行刚果红染色的照片。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在25℃的圆二色谱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两亲性九肽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圆二色谱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7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