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工器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7806.8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凌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器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工器技术,特别涉及多路多工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多工器在卫星通信和点对点通信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市场上的多路多工器将由圆柱形双模滤波器沿轴线依次与矩形波导的E面耦合。这种多工器的设计、加工和调试十分复杂,特别是在通道数目很大(例如20以上)时,可能会由于滤波器之间或滤波器与主传输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某些滤波器的通带产生传输零点,从而导致该多工器设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目前多路多工器的设计和调试相对麻烦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工器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工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向滤波器及通道数大于2的多工器,所述定向滤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匹配端及互补端,匹配端接匹配负载,多工器包括公共端,所述定向滤波器的输出端或互补端与多工器的公共端耦合连通。
具体的,所述多工器还包括至少2个滤波器及多工器输出端,所述公共端与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滤波器的输出端为多工器输出端。
如果可以将多工器组的多个通道根据工作频率从高到低分成多于3的多组,每组内任意相邻通道的频率之差都小于相邻组中不同通道的频率之差,我们可以先将同组通道构成多工器,即将所有多工器中的滤波器按照其工作频率进行排序,两个相邻多工器中,一个多工器内的任一滤波器与另一个多工器内的任一滤波器之间的工作频率之差都大于任一多工器中两个相邻滤波器之间的工作频率之差,然后再将所有的多工器构成多工器组。
一种情况,多工器的数量与定向滤波器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多工器的公共端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输出端或互补端一一对应连接,各定向滤波器相互串接,沿信号传输方向,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输入端与前一个定向滤波器的没有与多工器连接的输出端或互补端连接,最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没有与多工器连接的输出端或互补端接匹配负载。
另一种情况,多工器的数量为定向滤波器的数量加1,每一个多工器的公共端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输出端或互补端一一对应连接,各定向滤波器相互串接,沿信号传输方向,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输入端与前一个定向滤波器的没有与多工器连接的输出端或互补端连接,最后一个定向滤波器的没有与多工器连接的输出端或互补端与最后一个多工器的公共端连接。
第三种情况,多工器为两个,所述一个多工器的公共端与定向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多工器的公共端与定向滤波器的互补端连接。同时两个多工器的多工器输出端可以相互对应连接,构成若干双工器输出端。
具体的,多工器还包括输入波导网络。为了便于设计计算,输入波导网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公共端设置在输入波导网络上,公共端和所有滤波器只在输入波导网络的法线在水平面上的侧面与输入波导网络耦合连通。
为了改善多工器组某些通道之间的隔离,降低多工器组的某些通道的插入损耗,所述滤波器中包括至少2个柱状双模谐振腔,每一个柱状双模谐振腔中有两个工作模式同时谐振工作。为了便于设计计算,该柱状双模谐振腔的轴线与输入波导网络的上表面垂直,构成所述滤波器的所有柱状双模谐振腔的垂直高度都与输入波导网络的高度相同,每一个滤波器的第一个谐振腔与输入波导网络之间,相邻的谐振腔之间,每一个滤波器的最后一个谐振腔与多工器输出端之间都通过耦合缝耦合连通,所有的耦合缝的高度都与输入波导网络的高度相同。
为了缩小柱状双模谐振腔的体积,并使其水平面(附图中的纸面)内的形状可以灵活调整,在至少一个所述柱状双模谐振腔的底部,在某一工作模式谐振时的至少一个电力线集中处,设置有一个只在底部与该柱状双模谐振腔相连的轴线与柱状双模谐振腔底部垂直的金属柱。
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精度,构成多工器组的所有部分的上表面都齐平,都可以通过普通数控铣床在一个上表面为平面的金属底座上从上面一次性整体加工,最后在上面由一个底部为平面的盖板密封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方案中的多工器组,通过定向滤波器来设计多工器组,可以使多个通道数量较少的多工器通过定向滤波器串接成通道数量很大的多工器组,且定向滤波器在连接这些多工器时,各多工器之间是相互隔离的,相互影响较小,设计相对容易,对其调试也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多工器组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多工器组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采用的多工器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采用的多工器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7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