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用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8039.2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峰;冀丽琴;姜山;张飞飞;蔺玉婷;范委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8;F01P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水泵。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为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其中,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称为风冷系;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为水冷系。
众所周知,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很高,若不及时冷却,将导致发动机零部件温度过高,尤其是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的零件,会因受热膨胀影响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运动件受阻甚至卡死。此外,高温还会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使润滑油失去作用等。对于水冷系来说,该系统中使用的水泵用于对冷却液加压保证其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显然,水泵属于确保冷却系工作可靠性的关键部件之一。
现有技术中,水泵是利用叶片和液体相互作用来输送液体的泵送设备。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一种典型的水泵结构示意图。
该水泵包括用于与发动机机体等构成涡室的壳体3,壳体3内安装有叶轮4,叶轮4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轴联轴承2的传动轴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伸出端与皮带轮毂1固定连接,从而可通过皮带将设于壳体外部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叶轮4,并通过叶轮4的转动实现水泵的泵水功能。其中,为了避免吸水腔中的水过度外漏,在吸水腔上的传动轴安装孔与传动轴之间安装有防水密封件,即水封5。该结构形式的水泵在发动机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该水泵一般安装于机体前端面,并与前端面的机体等组成涡室,冷却液自前端进入水泵,将增加发动机的整体长度,限制发动机的安装空间选择。
另外,该方案中水封5设置在叶轮4与轴承2之间,位于叶轮4进水口前方,当冷却液体从壳体3流向叶轮4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该涡流损失将导致效率降低,并且还容易使流体进入叶轮4的角度偏离设计范围,造成冲击损失及气蚀等现象。此外,工作状态下,水泵叶轮4进水口处的冷却液常为负压,而水泵叶轮4盘面背面为较高的正压,由此形成的压差使得叶轮4受到轴向力,并作用于叶轮4、水封5、轴承2,直接影响到轴承、水封连接系统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发动机用水泵的基本结构作出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整体长度无法得以有效控制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水泵,通过结构优化可有效控制设置发动机水泵对于整机轴向尺寸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用水泵,包括沿传动轴的轴向依次设置的叶轮、轴密封件和轴承;所述水泵的涡室由泵体和盖体围合形成,所述传动轴的输入端自所述盖体伸出,且置于所述涡室内的所述叶轮的进液侧朝向所述泵体;其中,连通所述涡室的进液流道开设于所述泵体上。
优选地,所述进液流道的与所述涡室连通的内接段,与所述叶轮轴向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内接段延伸弯折形成所述进液流道的外接段。
优选地,所述轴密封件和轴承均内置于所述盖体,出液流道开设于所述泵体上。
优选地,所述叶轮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径向分割所述叶轮与所述盖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所述叶轮上开设的轴向贯通孔与所述内侧空间连通,所述外侧空间与出液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环形间隙沿轴向形成。
优选地,所述叶轮的端面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环形肋,所述盖体的内表面上具有相应设置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环形肋;所述第一环形肋和所述第二环形肋中,一者插入另一者中并沿轴向形成所述环形间隙。
优选地,所述内侧空间中的所述盖体上具有径向延伸形成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的内径尺寸,沿轴向由内至外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变化。
优选地,所述轴密封件和轴承的所述盖体上开设泄流孔。
优选地,所述泵体和盖体的接合面之间设置有壳体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结构原理的改进,其涡室由泵体和盖体围合形成,使得具有独立涡室的水泵没有安装限制;具体地,其传动轴的输入端自盖体伸出,用于与前侧的发动机动力输出建立连接,置于涡室内的叶轮进液侧朝向泵体,且进液流道开设于泵体上。如此设置,可以将该水泵安装在发动机的旁侧,且进液部分相对位于偏后位置,不占用发动机前端尺寸,因此,可完全规避组装完成后发动机整体长度限制安装空间选择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其可适用性,具有工作可靠、结构紧凑的特点,符合现有结构设计的主流趋势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