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38113.0 申请日: 2014-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4804133A 公开(公告)日: 2015-07-29
发明(设计)人: 贠延滨;张志苗;张品;纪静雯;高严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22/14 分类号: C08F222/14;C08F220/56;C08F226/06;C08F220/06;C08F2/44;C08J9/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异鼠李素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一种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方便制备的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背景技术

异鼠李素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作用,多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目前,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酶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但采用这些方法不仅加工工艺繁琐、能耗高、选择性不理想,而且这些工艺对温度和压力有特殊要求,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危险,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分子印迹技术仿照抗体形成机理,即一个高交联的刚性高分子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在除去模板分子后的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留下仍具有结合能力的反应基团,对模板客体分子表现出高度识别选择性能。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MIP)具备强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等优点,可将一些低含量的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从粗提物中筛选出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空白印迹聚合物(Nonimprinted Polymer,NIP)是指未添加模板分子而合成的聚合物。沉淀聚合法是在均相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中,引发剂由于激发分解产生自由基,使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聚合形成线型或分支型的低聚物,并通过交联成核从介质中析出,这些核又相互聚结而形成聚合物粒子,并逐渐通过捕捉低聚物和单体最终形成高交联的微球状聚合物。该方法无需特殊分散剂在反应体系中也不需加入任何稳定剂,能够一步制备,且聚合物微球表面洁净,可避免又稳定剂或表面活性剂对模板分子的非选择性吸附。本发明解决了采用本体聚合法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经过研磨、过筛等过程,费时费力收率不高,且颗粒形状不规则从而导致印迹分子难以进入吸附位点,吸附容量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所得多孔结构聚合物对异鼠李素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性能,可作为吸附材料用于从银杏黄酮粗提物中选择性提取、分离、富集异鼠李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步骤为: 

(1)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按摩尔比1:2-1:10溶解到致孔剂中,密封,搅拌混合(转速150-300转/分钟)2-4h; 

(2)在步骤1的混合液中加入交联剂,通氮脱氧,再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真空状态下于60-70℃恒温油浴中反应10-50h,最终得到粉末状固体聚合物; 

(3)以甲醇:乙酸(V/V,9:1-5:5)为提取液,索氏提取72h以上,洗脱除去模板分子,后用甲醇平衡除去乙酸; 

(4)将所得聚合物真空干燥,即得到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在步骤(1)中,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AM)、2-乙烯基吡啶(2-VP)、4-乙烯基吡啶(4-VP)、甲基丙烯酸(MAA)或1-乙烯基咪唑,致孔剂选用二氯甲烷、丙酮、四氢呋喃THF、乙腈,模板分子与致孔剂的量比为:1:4-1:16[n(mmol):V(ml)]。 

在步骤(2)中,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交联剂物质的量为功能单体的2-8倍。 

本发明的优点是: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颗粒球状规则,大小均一,没有团聚现象,增加了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性。通过吸附平衡实验及特异吸附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含有与模板分子空间结构相匹配、官能团相互作用的三维孔穴,具有显著的分子“记忆”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得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图。 

图2是实施例1制得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图3是实施例2制得异鼠李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印迹聚合物的吸附 平衡等温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